千里光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一年十二度月满,唯独中秋,意味最为深浓
TUhjnbcbe - 2023/9/1 20:15:00

“月到中秋分外明”,

一年十二度月满,

唯独中秋,意味最为深浓。

夏历八月十五日,“三秋恰半”,故名中秋。

早于《周礼》便有“秋暮夕月”、

“天子春朝日,秋夕月”等记述。

可见春秋时期,帝王就开始祭拜月亮,

这也是中秋节的起源。

中秋作为我国传统佳节,

时至中秋,不仅月满当空,

还带着一份收获和团圆的喜庆。

农作物和各种果品陆续成熟,

借中秋正好传达丰收的喜报。

魏晋乐府《秋有月》写道:

“仰头望明月,寄情千里光。”

月是可玩可赏的,

中秋的月更是可寄托情思的。

文人士大夫多以赏月为雅兴。

到了唐代,中秋成了明文记载的节日,

也催生了大量中秋赏月的名句。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不知为何,这个喜庆的日子,诗词中却每每多一分凄然。

中秋的节庆味道自宋代起愈发浓厚,

赏桂、观潮、赏灯、吃月饼、饮酒赋诗等习俗也一直流传下来。

中秋与春节、端午并列为三大节日。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

默品其滋味,相思泪沾巾。”

这是苏东坡的诗句。

诗中的“小饼”又称“月团”,形似月,中有馅,

细嚼时不禁让人生起思念之情,

像极了今天的月饼。

而正式的“月饼”一词

最早出现在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

月饼普及全民,那是明朝以后的事情了。

从诗中我们无法考究当时月饼的形制,

即便到了今天,

不同地方的月饼也带着不同地方独特的乡味。

中秋之时,鱼肥蟹美,丹桂飘香。

古人赏月,还需摆出石榴、榅勃、梨、枣、栗、葡萄、橘等时令果品,

置于庭内,沽来新酒,

一家老少围坐闲话,

以远处飘来的笙竽之声助兴,

任儿童追逐嬉戏。

庭外夜市,通晓达旦,自是十分热闹。

在我国南方的很多地区,

赏月少不了茶的踪影。

无论是延续传统的以茶祭月,

还是大快朵颐之后以茶解油腻,

茶都是不可或缺的角色。

尤其在闽北一带,

乌龙茶新茶经三道焙火后,焙制恰逢其时,

中秋前后品饮最为得味。

月满团圆之时,

几块糕点,三五果品,沏一壶新茶,

听母亲一如既往的絮叨,

或是与老父亲相对无言,浅斟慢酌,

都是值得细细品味的乡思。

人月两团圆,是这个节日里最大的欣慰。

月是故乡明,茶是故乡醇。

中秋,这份深浓的意味

大概源自家乡丰收时

和最亲近的人一同

品尝的那一口甘饴的喜悦。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年十二度月满,唯独中秋,意味最为深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