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时光总是在不经意中就悄然离去。所以古代那些诗文大家,都纷纷在作品中留下了关于秋天的印记。它是王勃笔下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张继笔下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亦是杜甫笔下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总之,诗人境遇的不同,所展现的秋天风采也就不同。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这首诗《山居秋暝》,它所展现的秋天风采,便可以用成语如诗如画来形容,可谓是美艳了千年时光。这首诗的作者我们都很熟悉,出自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王维之手。苏轼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山居秋暝》便是王维“诗中有画”的代表作品之一,写于王维隐居终南山下辋川别墅时。
《山居秋暝》主要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及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虽然不是什么特别稀奇的景象,但是对于如今一出生就在钢筋水泥铸就的城市人来说,还是很难见到的。当然古人写景大都有所寄托,王维这里也不例外。除了如诗如画的秋天景象外,它还表现了王维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心情。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首先,诗的开篇两句“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便为我们展现了初秋傍晚雨后的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即空旷的山中刚刚经历过了一场新雨,随着夜晚的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值得一提的是,王维诗中的“空山”并不是真的就没有人,而是因为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另外,“空山”还可以营造出幽静的环境,它与王维寄情山水田园的隐居生活所需要的清静不谋而合。因此,这里的“空山新雨后”,大有世外桃源,山雨初霁后,万物为之一新的美妙意境。而秋天的夜晚逐渐开始变凉,所以诗中便有“天气晚来秋”一说。紧接着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则是山村秋夜的旖旎风光。
即皎洁的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澈的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按理说青松如盖,山间清泉是无法在夜晚看清的。但是这里却能够清楚地看到清泉在山石上流,就说明当时的月色十分皎洁。如果我们跟随王维的目光,便会发现它恰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其美艳不言而喻,如诗如画,美不胜收。
然后,诗的结尾四句“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则是从景色的描绘转到了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上。即竹林里传来了阵阵欢声笑语,那是一些天真无邪的姑娘洗罢衣服归来了;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分,掀翻了无数晶莹的水珠,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划破了月色的宁静。山间如此美好,不妨就任春日芳菲消歇,秋天的山中是可以久留的。
由此可见,无论是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还是石上清泉以及浣女归来,渔舟唱晚,都是王维寄情山水田园和隐居的有力组成部分。而这些美丽的景象,在王维的笔下,显然是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构成了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美艳了千年时光。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