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所有做父母的都不希望自己孩子生病,但凡有点小磕小碰都会心疼半天。医院的儿科走一圈,你就会在这里发现,无数的家长面对生病的孩子,既充满自责,又对孩子无微不至。
房子甲醛超标是导致疾病的案例数量在增加,使得大家谈醛色变,尤其是对于有孩子和孕妇的家庭。
其中,每天新增的4万患者中,有一半是儿童。而数据中,最令家长们震惊的就是,患白血病的儿童中2-7岁的孩子占大多数。
李女士搬到新家的这几个月,自己的孩子每天早上起床都会打喷嚏,但是上了幼儿园的话情况会好起来的,后来眼睛也出现了肿胀的情况。
一开始以为是普通感冒,后来一个学医的亲戚提醒李女士检查室内甲醛。因为孩子的情况和甲醛中*相似。
于是李女士就找专业人士检查了一下。结果甲醛浓度果然超标,最严重的是孩子的房间。
这让她捏了一身冷汗!于医院。幸好早发现了!只是轻微的中*,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但是李女士又有些不解,因为自己在住进来之前已经对房子进行了通风处理,为什么家中的甲醛还是超标了?而且为什么孩子的房间甲醛尤其严重?
甲醛究竟是什么?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甲醛是什么?甲醛又称蚁醛,它是无色、具有强烈气味的刺激性气体,其35%~40%的水溶液通称福尔马林。
甲醛是常见的室内环境污染物,具有*性,对人体健康危害很大。甲醛的释放期可长达3-15年,不论是刚结束装修的家庭,还是已经装修有一段时间的家庭,都有甲醛污染的隐患。
甲醛浓度达到多少算超标呢?
甲醛,化学式HCHO,式量30.03,又称蚁醛,是一种无色、有强烈刺激性、高*性气体。
甲醛浓度超过国家规定标准就算超标。
根据室内空气质量标准相关规定,室内空气甲醛限值为0.10mg/m;不过孕妇和小孩的抵抗力比较弱,如果家中有孕妇和小孩,室内甲醛浓度标准应该在0.06mg/m以下。
不同甲醛浓度超标对人体的危害:
1、当甲醛含量≥0.08毫克/立方米会出现轻微至重度气喘
2、当甲醛含量≥0.1毫克/立方米人会明显感到疲乏无力、身体不适
3、当甲醛含量≥0.05毫克/立方米你的眼睛会刺痛难忍
4、当甲醛含量≥0.06毫克/立方米咽喉肿痛、呼吸道各种问题便会显现
如果以上数据还不会引起你的高度重视,那么当甲醛含量≥30毫克/立方米时,结果竟然是:致人死亡!
究竟是什么让甲醛久久“阴*不散”?装修达人对此问题给出了答案,这几种物品,装修时可要注意啦,别不当回事!
“甲醛大户”被揪出,本该远而避之,不少人被蒙鼓里,还在往家买
1、墙纸墙布
很多人在装修的时候,为了装饰墙面,所以会选择在墙上贴上墙纸墙布。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将墙壁装饰成我们喜欢的图案,而且还防止了大白直接裸露在外面,保护了大白不会在我们平时生活中遭到破坏。
但是他们没有想到,其实墙纸墙布是所有墙面装饰中,含甲醛量最高的几种材料之一。
大家在墙上贴满墙纸墙布后,相信都曾闻到室内有一股刺鼻的味道,其实那个味道有一部分就是由甲醛引起的。
墙纸墙布之所以能稳稳当当地贴在墙上,主要是因为上面含有大量的胶水,而胶水,就是甲醛藏身的地方!
说句老实话,与其在墙上贴墙纸墙布,还不如直接刷乳胶漆,当然了,如果你想不要一点甲醛的话,那直接用大白是最好的。
2、颗粒板材
相信大家都知道家具是家里含有甲醛最多的一个地方,其中的原因就是家具里的板材含有甲醛。但我们在装修的时候,又不可能不用衣柜、鞋柜,一旦用衣柜、鞋柜,那板材的使用就在所难免。遇到这种情况我们该怎么办呢?
其实啊,我们不实用板材是不可能的,最好的选择是在所有板材中寻求最好的一种,所以我这里说的释放甲醛的“大户”是颗粒板材。在所有类别的板材中,颗粒板材可以说是甲醛含量最多的一类了。
颗粒板材采用的是将木屑等压制成板,然后在里面加入了大量的胶水作为粘合剂,最后才形成颗粒板,因此颗粒板中含有大量甲醛也是情理之中了!大家在选择板材的时候,尽量少选颗粒板吧。
3、色彩鲜艳的纺织品
也许有人看到这里会不理解了,怎么纺织品里面也会出现甲醛呢?素色的纺织品里肯定是没有甲醛的,但这里加了一个前提,是“色彩鲜艳的”纺织品。
像家里大红大紫的窗帘,床上红彤彤的被套和床单,这些里面都是含有较多甲醛的!我们在市面上看到的色彩鲜艳的纺织品,几乎都是有染料染色而成的,而燃料中就含有大量甲醛!而且,颜色越深,甲醛的浓度就越大!
所以我们在选择窗帘、被套、床单、皮质沙发等等只要有纺织品的家私时,尽量选素色一点的,少点甲醛,用着安全,我们也更加放心!
甲醛污染大大增加了儿童患上白血病和致癌性的风险
长时间接触甲醛,最容易导致白血病的产生,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甲醛分子进入到人体之后,直接破坏骨髓中的干细胞。
2、破坏外周血中的造血干细胞,这些细胞进入骨髓后,可能导致白血病。
3、破坏鼻黏膜等组织中的多功能干细胞,这些细胞可以通过血液进入骨髓,导致白血病的发生。
甲醛危害之所以大的另外一个原因是我们对甲醛产生了很大的误解。很多人以为只要闻不到异味就没有甲醛。
但实际上,我们的嗅觉对于甲醛的识别存在一个阈值。研究表明,甲醛只有在超标3—4倍的情况下才能被我们的嗅觉所识别,真的等到那个时候为时已晚!
现在正是甲醛超标的“高发期”!
调查证明,甲醛的挥发与气温的关系密切。一般来说,气温高的时候,家具中的甲醛就越有可能挥发。除此之外,影响甲醛释放的另一大因素就是,空气湿度!
也正是因为具备气温和空气湿度这两大因素,现在成为了家庭装修污染的“高发期”!
调查发现,在秋季进行室内空气污染检测,其指标会比其他季节高20%左右,因此现在一定要警惕家装污染的爆发。
这些除醛误区,你中了几个?
误区1:多买几盆绿植就能除尽甲醛
密闭空间的空气会通过气体代谢的方式进入到植物体内,这些植物卫士们不得不被动呼吸这些有*的空气。但是在中国家用电器研究测试中发现,植物除甲醛的效果微乎其微,除非你把整个家摆成一片森林!
误区2:室内甲醛可以一次性去除
不管是专业除甲醛公司还是任何除甲醛产品,只要宣传一次性能除尽甲醛的,统统都是假的。因为甲醛持续缓释3-15年,所以治理甲醛是持续性的工作,是无法一次性去除的。
误区3:除甲醛只能纯靠通风去除
开窗通风经过多方验证确实是直接有效的除醛方式,环保且方便。但是通风需要连续开窗24小时,如果雾霾、沙尘、雨天开窗都会直接影响现有室内的环境,加之现在气温转凉,早晚温差大,靠通风法去除效率极低。当然通风法辅助除醛是很有必要的。
误区4:闻不到刺激性气味就能入住
凭身体感觉或闻味道无法准确判断甲醛含量的,毕竟每个人对气味的敏感度不同,人的体质差异也较大,闻不到气味不能代表当前环境的甲醛含量正常,为了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一定要注意做好除醛工作,不可掉以轻心!
科学除甲醛
内行人表示,除了从源头控制甲醛以外,避免甲醛污染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使用专业的除甲醛产品。
而光触媒是公认的除甲醛“神器”!
给大家安利一款能除甲醛、消除异味、性价又超级高的“光触媒”空气净化剂。
空气净化剂除醛魔盒,使用了前沿的光触媒祛甲醛技术,不仅能够吸附甲醛,还能将吸附的甲醛彻底分解掉,避免二次污染。
光触媒可以除甲醛吗?
从百科里面我们可以看到,光触媒除甲醛技术是非常有效的,
而且天然无害安全成分,家里有小孩、孕妇、宠物,也可以放心使用。
湖南卫视热门综艺《向往的生活》中,随处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这款光触媒空气净化剂的主体由2部分构成:
上层的黑色小颗粒是活性炭,下层蓝色部分为纳米级二氧化钛、硅藻土和蜂蜡的混合物。
在这罐中,起“光触媒”作用的核心成分是一种纳米级的贵金属团。
纳米贵金属团由多种稀有的贵金属——铂、钯、铑、钴和锰组成,活性强,在高新科技行业常用作高效催化剂,有“化学维生素”之称。
在光线作用下,“光触媒”有着强烈的催化、降解功能,具有超高的反应活性,除醛快。
它能够迅速将甲醛分子氧化成无*无害的二氧化碳和水,无二次污染。
还能杀灭多种细菌,同时具备除臭、抗污的效果。
活性炭负责吸附,光触媒负责分解,两者搭配,能够真正达到“消灭”甲醛的作用。
可以看到,放置了光触媒空气净化剂的环境,甲醛含量明显低了许多。
空气中的苯、TVOC、二氧化硫、硫化氢等有害气体也能被有效吸附和分解。
母婴安全型,家中有孕妇、孩子和老人,也可以非常放心地使用。
一罐可以覆盖37㎡的空间(相当于客厅的大小),如果是新装修的房子,建议每20㎡放置一个,每罐都是ml大容量哦!
一罐可以至少持续用45天,如果是新装修房建议1个更换一次。
吸附甲醛后的它会变成一个干燥的疙瘩,直接扔进垃圾桶就行,没有二次污染。
如果是放在无光的环境里,如衣柜、鞋柜里,建议每放置2天,就放在太阳光或日光灯下照射几小时,这样更能加速有害气体的分解。
这款光触媒空气净化剂还有清新空气、消除异味的作用。
这款光触媒空气净化剂香气虽然不馥郁,但很耐闻。
仿佛置身于绿野丛林之中,让人感到放松,一回家就瞬间卸下疲惫。
它的除臭效果,不是依靠浓郁香味遮掩异味,而是抑制空气中的异味分子的活动,从而达到除臭的作用。
在家里的洗手机和厨房我都有放上一罐,毕竟这两处最容易产生异味,也是细菌泛指比较泛滥的地方。
封闭的车里不住高温,夏天暴晒之后车里那股气味着实让人难受,让人头晕恶心。
买了它放在车里舒服多了,车里还有淡淡的清香,甲醛含量也完全达标。
家里养宠物的更需要它了!
以前喵主子生活的地方总有股若有似无的宠物身上独特的味道,用了它以后家里只有淡淡的清香。
也不怕像空气清新喷雾那样随处喷洒,会对宠物造成伤害了。
我在办公室桌前也放上了一个,有它,觉得呼吸都更安心了。
小小一罐,不占地方,拧开瓶盖就能使用。
使用方法也是非常简单,每瓶都是g大容量!
为了安全健康着想,家中可以多备一些光触媒除甲醛空气净化剂!
现在小店做活动,买一瓶/两瓶就送1个甲醛检测盒,买3瓶送2个甲醛检测盒,买5瓶送3个甲醛检测盒!多买价格更优惠哦!
除甲醛这件事,大家一定不要忽视!
链接放在下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