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又名甜草根、红甘草、粉甘草、乌拉尔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胀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干燥根和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晒干。甘草根呈圆柱形,长25~cm,直径0.6~3.5cm。外皮松紧不一。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具显著的纵皱纹、沟纹、皮孔及稀疏的细根痕。质坚实,断面略显纤维性,*白色,粉性,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有的有裂隙。根茎呈圆柱形,表面有芽痕,断面中部有髓。气微,味甜而特殊。
胀果甘草根和根茎木质粗壮,有的分枝,外皮粗糙,多灰棕色或灰褐色。质坚硬,木质纤维多,粉性小。根茎不定芽多而粗大。
光果甘草根和根茎质地较坚实,有的分枝,外皮不粗糙,多灰棕色,皮孔细而不明显。
《本经》: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疮肿,解*。
《日华子本草》:安*定魄。补五劳七伤,一切虚损、惊悸、烦闷、健忘。通九窍,利百脉,益精养气,壮筋骨,解冷热。
《珍珠囊》:补血,养胃。
《汤液本草》:治肺痿之脓血,而作吐剂;消五发之疮疽,与*耆同功。
《纲目》:解小儿胎*、惊痼,降火止痛。
《神农本草经》:甘草列为药之上乘,称其具有坚筋骨、长肌肉、增气力和解百*之功。
《本草纲目》里记载:诸药中甘草为君,治七十二种乳石*,解一千二百种草木*,调和众药有功,故有国老之号。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甘草片本品呈类圆形或椭圆形的厚片。外表皮红棕色或灰棕色,具纵皱纹。切面略显纤维性,中心*白色,有明显放射状纹理及形成层环。质坚实,具粉性。气微,味甜而特殊。
甘,平。归心、肺、脾、胃经。
补脾益气,清热解*,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缓解药物*性、烈性。
2~10g。
不宜与海藻、京大戟、红大戟、甘遂、芫花同用。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甘草的作用
1、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甘草主要含甘草苷、甘草酸、甘草甜素、子丁香烯氧化物、甘草萜醇、18а-羟基甘草次酸、异甘草次酸、甘草香豆精、刺芒柄花素、新甘草查耳酮D、光果甘草苷元、异甘草*酮醇、三萜皂苷、香豆素等成分。有肾上腺皮质激素作用,可抗炎、抗溃疡、抗过敏反应,抗癌,抗菌,抗病*等作用,能促进胰液分泌,对离体肠有抑制,调节免疫功能等作用。
2、护肝解*
甘草具有清热解*的效果,能够降肝火,并有护肝作用。
3、止咳祛痰
甘草里面含有不少的甘草酸,有止咳的作用。
4、抗过敏、抗炎
甘草有消菌抗炎的效果,也能够抵抗过敏的情况出现。
5、预防肿瘤癌症
甘草含有次酸,具有一定抗癌作用。
甘草的使用禁忌
1、湿浊中阻而脘腹胀满、呕吐及水肿者禁服。
2、不宜与海藻、京大戟、红大戟、甘遂、芫花同用。
(文章作者:大涌.副主任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