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光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山地户外出行物品的准备
TUhjnbcbe - 2022/11/29 22:12:00

登山必备的物品除了衣物、食物和水以外,还有其他的东西,这些东西并不是每次登山都会用到,但在发生紧急状况时,你可以靠它们来救命。

究竟要带哪些东西才够“保险”呢?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至今众说纷纭。有人主张装备应力求轻巧,太多的保命装备会增加登山人员的负重,降低登山速度,导致无法在暴风雨到来之前或者天黑之前到达营地。他们的观点是:“背得轻,走得快。如果带齐露宿用具,你就会在中途露宿。”反对者认为,即使登山者没带露宿装备,速度也没有被额外增加的重量所拖累,同样有可能在途中露宿。此时,队伍能够安然度过一晚吗?

为了保命,大多数登山者都会谨慎地挑选重要的保命物品,以防万一。他们宁可慢一点,因为前一天落下的路可以在第二天补上。20世纪30年代,众多登山者总结出一份登山装备清单,其中所列的物品现在被普遍认为是登山必备的10项物品。

这10项必备物品可以就这两个问题给出答案:第一,当有意外发生时,登山者能作出正确的反应吗?第二,所带装备能确保在野外平安地度过一个(或多个)晚上吗?如表2-1所示,10项必备物品已经扩展到包括水和紧急避难所,接下来对这10项物品加以具体说明。

定位和导航工具

定位和导航工具是登山者必须携带的物品,而且必须在登山前就充分了解它们的性能和用法。要记得携带登山地点的详细地形图,地图要装在塑胶套中;携带指南针,也可以选择携带其他定位工具,如髙度计和GPS接收器;其他工具,包括路标、路线指南、登山地的其他地图或照片等。

防晒物品

防晒物品有太阳眼镜、防晒油等,此外还可以穿有防晒功能的衣服,它们都可以很好地保护皮肤不被晒伤。

太阳眼镜这是进入高山地区的重要装备。裸视雪地上反射的太阳光,即使是短时间也会让人感到头痛眼花。眼睛尤其容易受到阳光辐射的伤害,眼角膜会在眼球尚未感到不适前就受伤,造成雪盲。紫外线能穿透云层,因此在阴天也要注意保护眼睛。抹上防晒油的同时,就要戴上太阳眼镜,特别是在雪原、冰河、水中及高海拔地区。

95%至%的紫外线能被太阳镜过滤。购买太阳镜时,应选择有色镜片,只容许少量可见光通过,镜片的透光率应为5%至10%。可以对着镜子试戴,如果能轻易看见自己的眼睛,就说明镜片色泽太浅。灰色或绿色的镜片对颜色的保真度较高,*色的镜片可在大雾或阴暗的天气下保持较佳的能见度。

除非你直视太阳,否则红外线不会伤害眼睛,但戴上能隔离红外线的太阳眼镜,可较好地保护眼睛。

镜框的侧面应加装遮光板,以减少直射眼睛的光线,还能适度通风,防止镜片起雾。为了达到更好的防起雾效果,可以给镜片喷上防雾剂。

一支登山队起码要多带一副备用太阳眼镜,以防队员遗失眼镜时所需。在没有携带太阳眼镜时,可在布制或厚纸板眼罩上割一条细缝,戴上之后也可以起到保护双眼的作用。

许多近视或远视的登山者都喜欢戴隐形眼镜,它不会滑下鼻梁、沾上水珠,也省去了选择有度数太阳眼镜的限制。但隐形眼镜并非万能,野外的风沙、汗水和防晒油都会刺激眼睛,而且在远离城市后不易清洁及保养。一般眼镜的保护功能比隐形眼镜更好。不论戴哪种眼镜,近视或远视的登山者一定要多带一副眼镜或有度数的太阳眼镜备用。

防晒油防晒对保持登山者身体的健康非常重要。如果防晒措施不妥,就很可能患皮肤癌,所以千万不要轻视。

登山专用的防晒油必须能阻隔长波紫外线(UVA)和中波紫外线(UVB)。长波紫外线能让皮肤致癌,中波紫外线容易晒伤皮肤。防晒油的防晒系数(SPF)必须大于15倍,也就是说,使用防晒系数15倍防晒油的人,可比未擦防晒油的人在太阳下多待15倍的时间而不致晒伤。含有氧化锌、亚佛苯酮(又称帕索)的防晒油可以有效阻隔长波紫外线。

防晒油会随着汗水流失。市面上的防晒油虽然都标榜防水及长效,但登山者最好还是经常涂抹为佳。

为了彻底防晒,所有暴露在外的皮肤,包括脖子、鼻子、耳朵都要抹上防晒油。即使戴有帽子也要在脸颈部涂抹防晒油,减小雪地反射的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在出发前半小时就应该涂抹完防晒油,因为防晒油在涂抹后要隔一段时间才会起作用。

登山者也可用氧化锌膏或化妆用的白色油彩来代替一般防晒油,它们不但防晒,而且效果持久、不易脱落,除非被手指或装备刮落,否则擦一次可管用一天。它们的缺点也不少,黏糊糊的,不易清洗,必须用卸妆液才能洗干净。

衣物的防晒效果比防晒油更好,在晴朗天气攀登冰河时,可穿浅色且透气长内衣或风衣。

嘴唇也属于裸露在外的皮肤,同样需要保护以防止脱皮和起疹。可以购买防水防汗、不易脱落的唇膏,并且要频繁涂抹,尤其是喝水或吃东西后。

备用衣物

要准备多少额外的保暖衣物以备紧急之需?登山的基本衣物有内袜、外袜、登山鞋、内衣、内裤、长裤、衬衫、毛衣或羊毛夹克,此外还有帽子、分指手套或并指手套以及雨具。“备用衣物”是指在紧急露宿、长时间不活动的情况下,能够帮助你活命的额外衣物。要根据季节差异挑选备用衣物,挑选之前先思考:面对最恶劣的环境,需要什么衣物才能撑过去?

多带一套内衣裤对保暖有好处,而且也不会增加明显的负重。最好还多带一顶帽子或套头露脸帽,它们的保暖性超过任何等重的衣物。多带一双厚袜子和一双聚酯纤维或羊毛手套,就可以解决手脚的保暖问题。在冬季攀登或髙山冰攀时,不仅要多准备一套保暖衣,还要多准备一条吊带裤。

照明工具

即使你的计戈!]是天黑前就回到车上,也要带上头灯和手电筒,在紧急情况下可以使用。电池和灯泡属于损耗物品,一定要多带备用。

不同款式的头灯或手电筒,其照明度各有差异。通常,照明度越强的灯消耗的电量也越多。科技的发展提高了灯泡的使用效率,比如卤素灯或氙气灯。新一代的发光二极管灯同时具有高亮、耐用、低耗电的优点,虽然它不是最亮的,但它具有髙效率与轻巧的优势。在不需要强力照明的情况下,发光二极管灯泡完全够用了。

头灯在使用头灯时可以空出双手,比使用手电筒更方便。照明是夜间行进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因此买好一点的产品是值得的,灯泡要满足最基本的防潮要求。完全防水的头灯在任何天气下都可正常使用,电池和接头就算是放在潮湿的地下室或车库数月之久也不会锈蚀。虽然这种头灯价格昂贵,但物超所值。

头灯的开关必须可靠,不会在背包内因意外误触而打开——这是登山过程中经常发生的。凹槽式开关是最好的,其次是旋转开关。如果头灯的开关极易因误碰而打开,可以用胶带将开关固定在“关”的位置,或者干脆取下灯泡,或是倒装电池。

有些头灯具有调节焦距的功能,做杂务时可使用照明范围广的泛光灯,需要看清远处物体时可以使用集中式的聚光灯。需要提醒的是,出发前一定确保备用电池和灯泡是完全相符的。

碱性电池普通电池中的碱性电池的电量远远髙于较便宜的铅锌电池,它的最大缺点是在快没电时电压会急剧下降,并且在低温时效能会急速损耗(-18°C时只能发挥10%至20%的功效)。

镍镉电池这种电池可反复充电,低温下性能良好(-WC时仍能维持70%的电量),电力将耗尽时电压也不会急剧变化,它的缺点是储电量比碱性电池小。登山时最好选用高容量的锂电池,其电量是标准电池的两到三倍。虽价格偏高,但物有所值。

充电电池如今的充电电池的效能已经大大超过了以前的产品。曾经使用的镍镉电池在严寒下表现良好,但是它储存的电量不如碱性电池或者锂电池大,而且用完之后很难处理。许多环保主义者发现了更多的镍镉电池的替代品,例如镍氢电池以及锂电池。科技的发展让充电电池能够储存更多的电量,也延长了使用寿命。一些充电电池能够在寒冷的天气中表现优异,而一些则不能,请在购买前详细阅读使用说明书。现在比较流行的做法是使用充电电池作为主要电池,锂电池或者碱性电池作为备用电池。

急救箱

登山时,一定要携带急救箱并事先了解它的用法,但千万不要以为有了急救箱就万事大吉,预防永远胜于治疗,最好能避免疾病或者伤害。

参加山难急救训练是十分必要和有用的,因为一般的急救训练都是针对专业急救人员可以快速前来处理的市区,但在山区,专业急救人员可能得花上数小时,甚至数天才能抵达。

登山备用的急救箱要小而坚固,里面放置的物品要用防水袋或塑胶袋包裹。市面上很容易买到急救箱,但里面的物品往往不全。急救箱中的物品至少应包括:各种尺寸的纱布块、纱布卷、小型绷带、蝴蝶型绷带、三角形绷带、斜纹厚棉布、胶带、剪刀、清洁液或肥皂、橡胶手套、纸和笔。

绷带和纱布块一定要备够,才能在大量出血时起作用。在决定带的纱布数量时,要结合登山的性质和天数。如果攀登冰河时发生骨折,在无法就地找到树枝做固定断肢的夹板时,铁丝梯状夹板就可以派上用场。如果是海外远征,就必须多准备医师所开的处方药品。

生火工具

登山一定要携带生火工具以备不时之需。大部分登山者常用的做法是带几个丁烷打火机,以取代火柴。火焰稳定,是快速燃起湿材或生紧急营火的必备条件。在高海拔雪地或冰河地带,由于没有柴火可用,登山者需带上炉具,作为紧急热源及烧水用。

维修包和工具

小刀是常用的工具,无论是急救、烹煮食物、修复装备,还是在攀岩时都发挥着很大的作用,每个队员最好都带上一把。其他工具如钳子、螺丝起子、钻子、剪刀等可以跟小刀结合在一起(如瑞士刀),或是将所有的工具装入一个工具包里。另外还有鞋带、别针、针线、铁线、尼龙胶带、塑胶纽扣、绳子、伞带,以及帐篷、炉具、冰爪、雪鞋等装备的备用附件也装入一个工具箱中。

备用食物

短天数的登山可多准备一天的备用食物,以应对恶劣天气、迷路、受伤或其他因素导致时间延长时所用;长天数或远征的队伍就需要准备更多的备用食物。备用食物应该选择免烹即食、容易消化、存放期长的食品,例如肉干、坚果、糖果、什锦干果麦、水果干等。如果带有炉具,还可以加上可可粉、千燥汤包等需要烹饪的食物。

备用水

备用水及取水或净水工具也是必须携带的。每到一个取水点都尽量多装一瓶水。携带开口大的容器,因为比较容易灌装。部分背包在臀带处设置有放水瓶的袋子,拿取很方便。有些水袋可以放在背包顶端,用长长的塑胶吸管连起来,便于边走边喝。

在登山之前,要在水源处把装水的容器装满。在途中遇到水源时,可以补充,不过,需要你先用过滤、化学药剂净化、烧开等方式净化水质。在雪地,可以使用炉具融雪,以取得饮用水。

人每天消耗的水量有多有少,最低的需要是一天两升水。在炎热的天气或高海拔的山区,六升水可能都还不够;气温越髙、环境越千燥,越需要准备更多的水。

紧急避难物

如果队伍不准备带帐篷,可以选择其他的庇护工具来遮风避雨,例如塑胶筒状的轻便帐或超大型的塑胶垃圾袋。还可以选择锡结制的紧急避难毯,当有人受伤或失温时,可以用它来保暖,或是用两个避难毯搭起简便的避难帐。

带一个隔离睡垫,它可以在你坐在或躺在雪地时,防止热量快速散失。

有些登山者哪怕是进行一天的行程,也会带上露宿袋,把它看做是保命装备。虽然露宿袋比较重,但有露宿袋就可以少带一些保暖的衣物。露宿袋可以保护衣物不被雨雪打湿,减少风的侵害,尽可能地留住身体的热量。

其他物品

当然,除了上述10项物品外,还有一些物品也很重要。登山者对“必需品”的看法各不相同,随着经验的积累,你也会总结出一套自己的“必需品”清单。不管选择哪些物品,重要的是要有防患意识。经常做这样的思考和假设:此次登山途中可能发生哪些意外?我该怎样应对?需要哪些装备?要承担哪些风险?

冰斧

雪地行走和冰河攀登一定会用上冰斧,春天和初夏攀登覆雪的高山也需要用到冰斧。冰斧的用途极广,穿越石楠丛、灌木丛、碎石坡,涉溪,挖掘掩埋排泄物的坑穴,都可用冰斧完成。

驱虫剂

登山者只是偶尔造访荒野,但荒野却是虫类的家园。有些虫类像蚊子、咬人蝇、蚋、黑蝇、壁虱、沙蚤等都会叮咬登山者。冬季登山或许用不上驱虫剂,但夏季攀爬低海拔的山区时,驱虫剂就能派上用场了。

避免被蚊虫叮咬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自己裹起来,包括使用手套和有纱网的头罩。夏季穿长袖衬衫和长裤也可以有效防虫。在天气太热,不宜穿长袖衣服时,可以使用驱虫剂。

含正二甲基偏甲胺成分的驱虫剂号称可有效驱除所有会咬人的虫类,事实上它的驱蚊效果最好。高浓度的驱虫剂喷洒一次,效果可持续数小时,但还是有蚊子在身边徘徊。驱蚊剂有液状、乳霜状、喷雾状和膏状,驱蚊效果各有不同。

正二甲基偏甲胺的*性很强,能溶解塑胶和合成纤维,是最有效的驱蚊剂。正二甲基偏甲胺对咬人蝇没有驱除效果,含乙基六二醇和二甲基酚的驱虫剂对黑蝇、鹿蝇和蚋的驱除效果比较好,但是对蚊子不奏效。此外,*性较弱的香茅油也是不错的选择,在出发前可以先试试它的效果。

壁虱会传染莱姆病和洛基山斑疹伤寒,有损身体健康。在穿越灌木丛时要特别注意壁虱,在白天要经常检查衣物和头发,在晚上要进行彻底的全身检查,以确保没有壁虱附着在身体上。

讯号装备

哨子、对讲机、雪崩救难讯号器和手机等有时候是救命稻草,有时却没有用武之地,因为这些讯号装置在某些情况下会失去作用,所以千万不要过于依赖它们,它们不一定能将你的求救信息传达出去。

哨子尽管哨音的传播距离有限,但它是最可靠的讯号工具。尖锐的哨音能穿过强风,传播距离远远超过人声,能在别人听不到你的呼喊时发挥作用,例如掉入冰河裂隙或是在浓雾、森林、黑夜中掉队时。在出发前,队员最好事先约定哨音代表的意义,例如一声哨音代表询问“你在哪里”,两声代表“我在这里且平安无事”,三声代表“救命”。

雪崩信号收发器雪地攀爬,尤其是在冬季攀登时,最好随身携带一个雪崩信号收发器,以便于寻找被雪崩覆盖地区的生命迹象。

对讲机就重量而言,它是非常值得携带的装备。在远征高山时,无线对讲机可以做攀登者之间的沟通工具,也可以成为攀登者和营地之间的沟通工具。在有人受伤需要帮助时,它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对讲机操作简单,但它绝非万能,它的使用范围有限,隆起的山峰或山脊可以轻易地阻断信号。

手机随着科技的进步,手机的重量和价格都大幅度降低,在登山队员中越来越普及。手机可大幅缩短求救的时间,还可用于一般联络,例如打电话回家告知将晚一点下山且平安无事,以减少家人不必要的担忧。手机的功能和使用限制必须在登山前了解清楚,手机的电量会耗尽,而且在很多山区没有信号。手机的便利容易给登山者造成一种假想的安全感,若没有周详的计划与熟练的技术就去攀登超过登山者能力范围的路线,然后想“没关系,出了事可以打电话求救”,这是十分危险的。

不论资历深浅,仓促准备登山装备难免会有所遗漏,经验丰富的登山者已经领悟到避免疏忽的最佳方法就是充分利用装备清单。表2-2是一个登山装备清单范例,利用这份清单,再按个人需求予以增减,养成每次出发前都根据清单打包的好习惯。

到野外登山时,携带你需要的东西,把不必要的留在家里,要达到这个平衡,需要有充足的知识和良好的判断力。了解装备的基本用途和使用限制,有助于帮你作出正确的取舍,选择携带可以让你在登山时确保安全和舒适的物品。选择装备只是探索山林乐趣的第一步。

1
查看完整版本: 山地户外出行物品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