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越来越贴近本草,就越能感受其生命之神奇,一株本草与世间的连接所产生的际遇,往往就如一个人的一生。
看那紫苏,因华佗发现其有解蟹*之功效,它便从一株不起眼的小草,变成了能治病的紫苏草;后来遇到了宋仁宗,有了“天下第一饮”的称号,扬名八方;到了日本,成了寿司的绝配……
我们感叹紫苏几番命运的际遇,但是其实有一株本草它更厉害,它激发李时珍成就了中医学经典《本草纲目》,它就是天南星。
一闪一闪亮晶晶,地上有颗天南星
与天上的星星不同,这颗地上的星星,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以另外一种方式闪耀着。
在李时珍的时代,诗人王汝这样描述天南星:“君看天南星,处处入本草。夫何生南海,而能济饥饱。”以此来反映当时“外此惟果腹,闻阎以优游。海外此美产,中原知味不”的社会现象,百姓没有粮食充饥,只好以天南星来食。
食天南星也是有讲究的,因为天南星是有*性的。
然而有趣的是,天南星跟李时珍的关联就是因其*性而起......
傍晚时分,邻村一位姓庞的人来请李时珍,救他妻子一命。去到庞家后,发现病人前天就觉不适,已找医生开药。
李时珍检查了药方,并取来药罐一味味核对。他突然发现,药方上开的“漏篮子”,药渣中并没有,但是药渣中却出现了一味“天南星”。天南星用不好,其*性必定产生不良反应。
错用一味药,差点送了病人的性命,姓庞的人家气愤至极,要找药铺老板理论。李时珍劝阻道,“这件事也不能全怪在药铺老板。在《日华本草》上说‘漏篮子又名虎掌’,药铺老板可能据此抓的药。”而后他开出药方,为病人解除了危险。
但是这件事情也深深的触动了李时珍,他反复思考,许多记载药物的书籍原本是错误的,为什么许多药铺、医生因为书中的错误而伤人性命,却依然沿用百年却未被修订呢?
于是他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重修旧本草,纠正药方、品种、产地等错误,补充民间现存的精华,来造福后人。因此,成就了经典巨著《本草纲目》。
这就是天南星与李时珍的故事,本草与天地、人之间产生的关系,在这千百年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无数奇妙的故事。它们相互探索着、成就着、传颂着;它们或改变命运,亦或是改变了历史;它们无不在时间的记忆中,留下的一笔涟漪。
天南星如何使用?
李时珍说,天南星需用一两以上者为好,生用、熟用、急用都有区别。
生用:需用温水洗净,再用白矾水,或者皂角水,浸泡三天,并且每天换水,而后晒干备用。
熟用:需要在*土地上挖一个深五六尺的小坑,用炭火烧红,浇上好酒,将天南星放在里面,覆盖上瓦盆,用泥密封,过一夜之后取出来用。
急用:用湿纸包住,在烧火灰中炮裂。
这样看来其使用方法较为讲究,下面我们再来参考《中国药典》的使用方法吧。
天南星,秋、冬二季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须根及外皮,干燥。
性味与归经:苦、辛,温;有*。归肺、肝、脾经。
功能与主治:散结消肿。外用治痈肿,蛇虫咬伤。
用法与用量:外用生品适量,研末以醋或酒调敷患处。
炮制:生天南星除去杂质,洗净,干燥。
注意:孕妇慎用;生品内服宜慎。
那么你可能会问,为什么古代要用那么讲究的方法呢?我认为原因应该在“用量”上,李时珍的建议是最好用50克以上,而现在煎服一般用3克~10克左右,外用适量即可。
不过,关于用量、用法还需根据病症来调整,如需用天南星还请谨遵医嘱。
这就是天南星了,宋代诗人*庭坚诗中写道:“天南星移醉不归,爱君清如寒水玉。”天南星被赞为“始终坚持初心”的本草。
即使人们将它视为天上星星般的存在,但它依然平常的吸收阳光,享受着雨露孕养,千百年来始终如初;
即使它已被称为草本界的传奇之一,但它依旧经历人们的采挖、炮制、入药的过程,疗愈人类的身体。
所以,它是“爱君清如寒水玉”,它平凡生长,优雅绽放,做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