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夜思》唐/李白
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文译:看到床前面的月光,怀疑好像是地上面结了霜。抬头望见山上空的月亮,低头思念起了家乡。
欣赏:全诗白描,实物只有床、月光、山月,虚拟的还有霜和故乡,虚实结合,以实写虚;动作也只有看、望、举头、低头、思,包含近(看)远(望)、高(举头)低(头),最后突出思故乡的主题,通俗明白,紧扣题目。没有任何声音,体现静字;近看月光、远望山月,说明夜字;思故乡,明确点题,归结到思字。日常景色,不俗比喻,平常动作,俯仰之间,思绪万千,诗人见月,月照故乡,永恒思乡主题,人之常情。月、头两字故意重复,说明在强调。
好诗似曾相识,就像宝玉黛玉初见,都眼熟面善旧相识,久别重逢一样,道出心底原就蕴藏着的情感。此诗句是从晋《子夜四时歌》“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化出。
细释:李白这首脍炙人口、原汁原味的原作原创诗,可惜大部分人都不知道,知道的是明朝的修改版本:“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为什么原作不被重视熟悉,而修改版本却广为流传呢?说来话长,主要是版本问题,校勘时详述。
还有,对最平常的床字,居然有六种解释,也是常人所不了解的,简述如下:一是平常之义,睡具。二是井栏。也有井上木栏、围栏、辘轳底座等说法。三是井台。据学者程实考证,并有论文发表。四是床即窗的通假字。五是凳、几、榻、胡床等,总称坐具。马未都等认为是胡床,亦称交床、交椅、绳床。古时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马扎功能类似小板凳。六是檐廊台基,是床的繁体字——牀的本意,日韩字典里有此释项。到底哪个解释是真的,只能问李白去,有些困惑吧,请你自己选择吧。还有,疑是解释为若是、好像是,其实就是怀疑释项的延伸,都可以解释通。
另外,本诗是古诗,不是格律诗,不讲究平仄,但是声圆韵整,朗朗上口,应该归入乐府,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收录,因其诗题自拟,归类到新乐府辞。蘅塘退士分类错误,喻守真《唐诗三百首详析》将其纠正过来了。
由于《千家诗》、《唐诗三百首》的风靡流传,导致原作不见天日。应该中小学课本选原作,同时也把双明月的版本放进注解,让读者了解后自我选择才好。
校勘:“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以上诗句是根据现存最早版本中国国家图书馆的《李太白文集》(称缪本,北宋刊本残本,卷十五至卷二十四是以清康熙五十六年缪氏双泉草堂刊本配补的,《静夜思》在卷六)、日本静嘉堂藏《李太白文集》(宋刊本三十卷,称宋蜀本或宋乙本,北宋末、南宋初据苏本翻刻)、郭茂倩《乐府诗集》一百卷(文学古籍刊行社年影宋本)、
《分类补注李太白诗》(元本,宋杨齐贤注、元萧士赟补注),《唐诗镜》(陆时雍,明刻本卷二十)、《李诗选注》(朱谏注,明隆庆六年刻本卷四)、《唐诗归》(明钟惺、谭元春辑,前有明万历四十五年钟惺序,卷十六)、《万首唐人绝句》(洪迈编)、《全唐诗》(清康熙敕撰,康熙扬州诗局刻本卷一百六十五),为第一版本。
《木天禁语》(元人范德机,伪书)、《新刻木天禁语》(明李攀龙校,明格致丛书本,明万历刻本)、《诗法》(明谢天瑞辑,复古斋刻本卷一)出现第二版本:“忽见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起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诗评密谛》(明王良臣,天启年间刻本卷二)出现第三版本:“忽见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古今诗删》(李攀龙编,阕本二十三卷,明刊朱墨套印本,日本尊经阁文库藏)、《万首唐人绝句》(明赵宦光、*习远删补本万历刊)出现第四版本:“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诗法》(谢天瑞,明复古斋刻本卷七)出现第五版本:“床前见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古今诗删》(李攀龙编,徐中行订、汪时元校刻,明隆庆、万历间刊本卷二十)出现第六版本:“床前看月光,疑是池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石仓历代诗选》(明代万历年间曹学佺编)、《御选唐宋诗醇》(清官修,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卷四)、《唐人万首绝句选》(王士祯编,清康熙刻本卷一,此诗题目被改为夜思)、《唐诗别裁》(清康熙沈德潜编选,此诗题目被改为夜思)出现第七版本:“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唐诗选》(明万历闵氏刻朱墨套印本卷六)、《御制佩文斋咏物诗选》(清汪霦撰,康熙内府刻本)、《千家诗》、《唐诗三百首》(清乾隆二十八年蘅塘退士编,此诗题目被改为夜思)出现影响最大的第八版本:“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元明清《静夜思》版本情况错综复杂,表现如下:
1、在同一书或同一人编选、校注的著作中,《静夜思》版本也不尽相同,且差别很大,如谢天瑞《诗法》卷一和卷七中的《静夜思》版本差别较大;同是李攀龙编选或校注的著作中引用的《静夜思》版本就有五种。
2、《静夜思》版本变化时间未定,以明中后期为最盛。《静夜思》版本变化于何时,专家观点不一。有认为“望山月”变为“望明月”最初出现于高棅《唐诗品汇》;有认为初见于李攀龙《古今诗删》。有认为首句“看月光”变为“明月光”初见于明代曹学佺《石仓历代诗选》;有认为初见于万历刊明*习远删补本《万首唐人绝句》。
3、今存《静夜思》的八个版本中,第一和第八版本影响最大,第八版本因《唐诗选》、蘅塘退士的《唐诗三百首》的影响更为流行,但是题目并没有跟《唐诗三百首》变为《夜思》,也值得注意。
来龙去脉:
首联,上承:三国曹丕《代刘勋妻王氏杂诗》:翩翩床前帐、《伤歌行》:昭昭素月明,辉光烛我床、《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帷、南北朝鲍照《和王护*秋夕诗》:萧萧霜月寒、谢朓《同羁夜集诗》:霜月始流砌、谢朓《白帝》:夜月如霜、陈阮卓《关山月》:霜月正徘徊、南北朝魏收《看柳上鹊诗》:疑是凋笼出。
首联,下启:宋王安石《馀寒》:不湿地上霜、郑清之《泊*檀》:閒看月光牛背上、明屠隆《长安明月篇》:遂令皎皎地上霜、王守仁《见月》:还见地上霜、李攀龙《夜度娘》:不是地上霜、清芮永恭《望月寄外》:入望疑翻地上霜、高启《子夜四时歌》:堂前看月光、邵宝《秋斋为周侍御宣题》:三五盈时看月光、陈荐夫《中秋同林仲复泛月溪上》:沿回看月光、齐莱名《子夜歌》:阶前看月光。
尾联,上承:汉蔡琰《胡笳十八拍》:举头仰望兮空云烟、魏曹丕《杂诗》:俯视清水波,仰看明月光…绵绵思故乡、南北朝谢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
尾联,下启:明郑善夫《子夜吴歌九解赠殷近夫》:低头摘荷叶,举头看月光、邱云霄《江夜》:低头看月光,举头望乡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