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传染性角膜结膜炎(红眼病)
?羊传染性角膜结膜炎,俗称“红眼病”,主要是由摩拉菌属的多种病原菌引起的一种急性、地方流行性传染病,其特征是眼角膜和结膜发生明显的炎症,大量流泪,后出现角膜混沌或呈乳白色。若治疗不当或失治,往往导致失明。病菌可存在于感染动物的眼、鼻分泌物中数月,患病动物和带菌动物是主要传染源。同种动物可通过直接接触,如头部摩擦、打喷嚏、咳嗽等方式传染本病。蝇类和某些飞蛾也传染病原体。本病各品种、性别、年龄的羊均可感染,但幼龄羊、良种奶山羊发病较多。主要发生于炎热的夏季和湿度较高的秋季。本病传染性强、传染迅速,但致死率低,多呈地方性流行或流行性。刮风扬尘等因素可促进本病的发生。1.症状本病潜伏期一般为3~7日,多数病例起初为一侧眼患病,后为双眼感染。病期患眼羞明、流泪、眼睑肿胀、疼痛,而后角膜凸起,角膜周围血管充血、肿胀,结膜和瞬膜红肿,或在角膜上出现白色或灰色小点。严重者角膜增厚并发生溃疡,形成瘢痕或角膜翳。全眼组织侵害时,眼前房积脓或角膜破裂,晶状体可能脱落,往往导致永久性失明。一般病程20~30日,病羊一般无全身症状,但眼球化脓时可能伴有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和母羊泌乳量减少等症状。多数病例可能痊愈。2.剖检可见结膜水肿充血,角膜增厚、凹陷或隆起,呈白斑状或白色浑浊,有时可见角膜翳或溃疡。全眼球组织受到侵害时,眼前房积脓或角膜破裂,晶状体可能脱落。结膜固有层纤维组织明显充血、水肿或炎性细胞浸润,纤维组织疏松,呈海绵状。上皮变性、坏死或不同程度地脱落。角膜有明显炎症,结膜组织含多量淋巴细胞及浆细胞。角膜组织变化表现为上皮增生,固有层弥漫性玻璃样变性。3.诊断根据病羊眼的临床症状、流行季节和传播迅速可做初步诊断。确诊需要做细菌学检查,在发病初用无菌棉拭子采集结膜囊内的分泌物、鼻液作为病料,置脑心浸液肉汤中立即送检,制作病料涂片染色镜检或应用荧光抗体技术确诊。4.防治方法(1)预防引进羊种时要严格检疫,隔离观察,证明无病后方可人群,加强饲养管理,发现本病立即对病羊隔离、治疗。彻底清除粪便,并做无害化处理;对栏舍、饲具进行消*,消灭蚊蝇等害虫;对患第三章 羊常见传染病防治 羊采取舍饲喂养,以防因视力减退而发生意外事故。避免强烈阳光直射,以利患眼康复。(2)治疗
1.生命素加跛行嗜血康配料全群预防控制为主,个别的羊灌服配合注射温热宁一天一次连用三天效果好。
?2.验方鲜千里光20克,水煎待冷,用毛巾粘敷眼睛,每日3次,连用3~5日,大多数能缓解,甚至痊愈。治疗急性结膜炎,同时内服干千里光20克,野菊花20克,密蒙花10克,水煎服,每日1剂喂饲后温服。若是5日后没有缓解,改用其他方法。3.中草药疗法用中药硼砂6克、白矾6克、荆芥6克、防风6克、郁金3克,水煎后去渣温洗病眼;然后用硼砂、硇砂、朱砂等份研成细末吹入病眼内。结合中药治疗以“清肝明目、退翳消瘀”为治疗原则,药用:柴胡、石决明、赤芍、防风、蝉蜕、茺蔚子各18克,青葙子、香附、谷精草、菊花各12克,以灯芯草为引,水煎灌服,每日1剂,连用3~7日。当角膜出现云翳时,宜用中药方剂龙胆泻肝汤加菊花和白蒺藜煮水灌服,每剂供4只大羊服用,中小羊每剂6只,每日1剂,连用3~4日。4.西药疗法用3%~5%硼酸水冲洗患眼,拭羊病中草药验方与针刺疗法干后涂红霉素眼膏,每日3次;角膜混沌时,涂1%~2%*降汞软膏,每日3次。严重病例用温热宁和2支清开灵注射液肌内注射,中精眼药水滴眼,每日早晚两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