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友植物课上一期网课视频马上就要删除了,抓紧最后的时间在赶课。话说去年入坑的植物分类,“常看常新”这个说法一点不假,每次看完都跟没看过似的,全变成新东西了……最近尝试用脑图整理功课,一遍听一遍整理,就是速度有点跟不上进度。下一期也是最后一期课程马上就要开始了,从头再来
每次去植物园,那些以为自己曾经认真去认识的植物们,似乎还是那么陌生。很多时候,他们的名字或特点在嘴边,又不太敢说,因为其实自己还不是真的认识他们。
外行人认识植物,学习植物分类,争取多照面、多记录、多整理、多总结,才是正道。或许机缘巧合,她就成为你的真朋友了。
今天补习的是核心真双子叶植物中的桔梗类,他们可以称为植物进化史最晚出现的一类植物了。科学家们推断,他们因此可能拥有更多适应环境的新技能或新武器,而且有很多奇特属性形成的原因尚未有定论。
说到奇特,今天这堂课中有一属植物,非常值得一提,那就是菊目桔梗科半边莲属Lobelia植物。植物智上对这个属的描述好长,借用一张王老师上课的教学讲义。
疼么?忍不住想问你从图上看来,半边莲属的花被片似乎被什么神秘力量被撕开了,呈现出只剩下“半边”的模样,成为其重要识别特征。至于为什么会长成这种奇葩模样,等着未来有能力读花卉类文献时求证吧。半边莲属Lobelia,也常常因为发音被花友称为六倍利属。这属植物主要分布各大陆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特别是非洲和美洲,少数种延伸到温带,欧洲只有2种。生于海拔米以下的潮湿地或池沼地。全属余种,我国有19种,主要产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区。
我有幸曾经在东非的乞力马扎罗见过半边莲属中个头最大的成员,登山向导告诉我们,它的名字叫巨人半边莲giantlobelia。实际上,giantlobelia只是人们给这一类巨大的半边莲属植物的昵称,当地有几种半边莲植物都非常大。
那时我还不曾开始学习植物,只知道这东西别地儿见不着。回国后查资料,得知大多数半边莲属植物是草本,而这些巨人半边莲下部已经木质化,劲道的筋骨支撑起了最高可达3米的身形。
我在乞力见到的这种奇特的半边莲属植物基生叶螺旋排列成莲座状,夜间闭合,以保护内部的幼嫩组织。中央的叶丛里有水和自己分泌的黏液,可能也起到了一定的防冻作用。
清晨正准备展开“花”的叶子巨人半边莲花茎高大,棒状或长柱状,花螺旋状在花序轴上密生,常有数百朵之多。其苞片非常宽大,把里面的花包裹得严严实实。深紫色的花朵藏在苞片里,可以躲避夜间的严寒。巨人半边莲的花也是左右对称,花冠在下侧联合,雄蕊在上部合生成管,花药包围雌蕊的花柱。为了保证异花传粉,同一朵花的雌雄蕊在不同时间成熟,雄蕊散完花粉后,雌蕊才成熟,柱头才开始接受其他花朵的花粉。在东非的乞力马扎罗山、肯尼亚山等高山上,常可见到巨人半边莲的身影,它们庞大的身躯,站立在海拔米以上的薹草-羊茅草甸,或欧石南灌丛边缘,周围或可见到乞力马扎罗千里光Dendroseneciokilimanjari与其伴生(这也是乞力马扎罗地区另一种奇特的菊科植物)。左边是木本千里光,右边是巨人半边莲
具体在定种时,我曾经以为我见到的是Lobeliadeckenii,然而也有可能弄错了。我看见的那种巨型半边莲,更有可能是Lobeliagregoriana。那年9月底并不是它的花期,后来Tom再登乞力马扎罗是12月底,正值花期,才拍到了藏在大苞片中深紫色的花朵。从花朵颜色上看,应该是Lobeliagregoriana。资料上说Lobeliadeckenii的海拔跨度更大一些,花色也稍淡。不过在乞力马扎罗山上,有可能两种半边莲都有,不知道有没有机会再去验证一下。
在学习植物分类后,第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