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今后获同类信息推送
食物中的内源性促癌物质
现在已经明确了许多内源性癌性物质,特别是通过动物实验获得了不少的客观数据。我们在此将对少数这类物质详细讨论,因为一般情况下在日常膳食中很少接触象欧洲蕨这样的物质。这些物质之一是苏铁素(Cycasin),它是一种潜在的植物致癌物。它出自棕桐科苏铁树,是世界上许多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居民的食物。苏铁坚果通常于食用前放在水里浸泡处理。尽管如此,仍不断有苏铁素急性中*的病例发生。世界上有许多地方人们食用蘑菇的联胺衍生物——洋蘑菇(双抱蘑菇)。它们对小鼠和仓鼠似有致癌作用,对细菌也有诱变性。但它与人类癌的关系,迄今还无人提供流行病学资料。
吡咯烷生物碱来自千里光属猪尿豆属胡椒醛植物,长期以来人们就知道它会有许多可引起肝癌的物质。这些物质会引起急性中*,动物长期接触这些物质可引起肝癌。已知在人身上也可发生急性中*,至于这些物质能否引起人的肝癌还不知道。人们在好多种属里发现另一种物质,叫*樟醚,它是*樟茶的主要成分。过去在美国用做调味剂,后来发现,以小量这种物质饲养大鼠,能引起肝脏肿瘤,人们这才停止使用,也有人观察到,小鼠断奶前饲以*樟醒可以引起肝肿瘤。有人也发现,食用膳食重量的百分之几的欧洲蕨属,即可引起牛及大鼠的膀胱癌,引起大鼠及日本蕨鹑的肠癌。世界某些地区的居民,在日常膳食中也吃欧洲蕨,但从未吃到致癌的程度。有些食物中含微量多环芳香族碳氢化物(PAH),特别是一些陆地植物及海生动、植物群。这些可能是加热时的副产品,也可能是植物本身综合生成的。这和一种食物在火上烤制以及热解作用(加热引起的变化)使烧热的脂肪发生变化,并沉积在食物上生成的较高含量的PAH物质是相同的。一般认为,这些脂肪分解产物是主要的致癌物,因为此时在烤熟的肉排上做艾姆斯(Ames)试验即呈阳性反应。下面章节中我们将要讨论硝酸盐。
简言之,以上提到的物质,在多数美国人的膳食中,只含有极少数几种,甚或根本没有。《膳食、营养、癌症报告委员会》已经做出结论认为,各种植物成分如上述的那些物质加上甲基嚓吟,后者来自咖啡、茶叶、可可及可乐豆制品、硫脉、茶叶中的糅酸、香豆素、双坏血酸、爱草脑、丁香酚及植物雌激素等,与人类癌的关系还不清楚,但我们知道,每种这样的物质要么是对实验动物有致癌性,要么对细菌或哺乳类细胞系统有诱变作用。
食物中外源性促癌物质
食物中外源性促癌物质主要有杀虫剂、霉及*菌(*曲霉*素)以及屠宰前家畜在生长过程中积存的激素。
—、杀虫剂
在市场上买的水果及蔬菜上面往往有杀虫剂的残留物,即使在加工食品中也难免仍有小量残留。人们认为,某些这类的残留物,许多都是脂溶性的,在食用前将这些水果和蔬菜放在弱酸中清洗一下,以除掉杀虫剂的残留物。但是,由于很多这些杀虫剂渗入到水果外皮或蔬菜内,因此削皮时很有必要稍厚一些,免得吃下残留的杀虫剂。但是这样做也常常丢失食物中一大部分营养物质,并且很多纤维也存在于水果和蔬菜皮里,因此这样做不一定是解决问题的可取办法。从60年代早期起,人们就发现,美国各地区这些食品中杀虫剂含量的差异很小,总的说来都很低,通常的规律是有机氯化合物多半容易蓄积在含脂肪的食物里(肉、鱼、禽、乳制品),而有机磷通常较多存在于谷物食品中。对各种杀虫剂,流行病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就是接触这些物质以后的跟踪时间太短。控制环境中其他物质就是个困难,而这些物质的作用可能是致癌物质,我们对这些物质发现较晚,实属忽略了。实验室研究证实,已知有机氯杀虫剂可使小鼠发生肝肿瘤。
危险的矿物油大米
矿物油是工业用品,大米是人们的主食,矿物油与大米,本来是“*牛角,水牛角,各管各”,根本没有关系,今天怎样会把它们扯在一起呢?
那么,矿物油与食用油有什么区别呢?我们平时吃的油大多是从花生、大豆、油菜籽、玉米、芝麻等植物中提取的植物油,也有的是从猪、牛、鸡、羊、鸭等动物脂肪中获得的动物油,它们都是属于可以吃的食用油。用于大米光亮的矿物油多是经脱色的润滑油,主要是供调和中高档润滑油使用的。矿物油成分极为复杂,且可受原料石油产地及加热温度不同(专业上称沸程)而有很大的差异,但都含有多种危害人体健康的多环芳径类化合物。现在已知,从石油中提取的矿物油中可能存在三种致癌物。矿物油本身是不能被人体吸收的,但却能导致腹泻。令人更关心的是,矿物油大米还有远期的潜在性危害——致癌、致畸、致突变。
如何防止各种促癌因素?
首先,要从环境、工业生产、农药、药品使用、生活习惯等多方面,努力避免或去除各种致癌因素对人体的危害。这是预防癌肿发生的一个重要方面。
随着工业生产的高速发展,会使人致癌的有害物质就可能越来越多。因此,应该努力进行生产工艺的改革,使生产过程无害化;同时应定期检测生产环境中有害物质的浓度。对于接触这些有害物质的人,也要加强防护和体格检查。如果一旦发现有癌前期病变的话,就应该及早予以治疗。在这里,我们应该从两方面来看待这个问题:一方面,生产这些有害物质的单位,应该采取各种预防措施,进行有力的防护;另一方面,接触这种致癌物质的人,也不必精神紧张,因为致癌物质一般都需要有一定的数量,经过一定的时间,并要有一定的条件,而且还要通过人体的内在因素,才能对人体起危害作用,并不是接触致癌物质的人就一定会发生癌症。特别是,如果我们采取了适当的劳动保护措施,是完全可以预防所谓的“职业性肿瘤”的。
还没看够?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