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学堂成立以来第一次全校秋游,以前通常是各个班去,走得也比较近。今天我们乘了2个小时车,到了大邑境内的鹤鸣山。同行做向导的是DE自然教育的志愿者,他们对野外徒步等自然体验活动很专业,所以秋游的野外组织和安全都很好。欠缺的是他们的专业也把他们框住了,所以对鹤鸣山的文化和植被完全没有介绍。网上介绍说“鹤鸣山位于大邑县鹤鸣乡悦来镇境内,山麓有道观,以山为名。东汉顺帝时,张道陵在此创立正一盟威之道,故此山被尊为道教发源地……”。我们下山的路上看到几颗参天的古柏,沿山有大石头铺的古朴的石阶,经年久远,石阶的石头已经被雨水和脚踩,打磨的十分光滑。我们猜,这应该是一条古道,到下山路的出口,才看见古柏林中的道观遗址。
每一次和弟兄姐妹出游,了解我的学习背景的总会感叹说,和芳文一起出来可以开开眼界咯!其实我压力可大了,我自己都是来开眼界的,其实和一般人一样,没有专业到可以对植物名信手拈来。也终于理解在植物学老师中流传的一个无奈的笑话。说,一位学植物的学生,到自己开始带学生野外实习了,才猛然发现,为什么以前实习的时候,老师总是远远地走在最前面,原来是为了把不认识的菊科都踩死……。野外不知名的菊科野草确实多到让专业的老师都很无奈啊。
而且对博物学有些了解之后,更发觉自己之前学习植物学的浅薄。许多植物你问我叫什么我或许知道,但是从这颗植物上发现的许多新奇的结构我也不知道是什么?更不知道它为什么叫这个名字?不知道人类给他起名字的过程有什么互动的故事。所以许多次,被要求给大家科普,我都默默地回避了。不得不承认我也是被专业化的教育框住的人。研究生毕业之后,我最擅长的是什么呢?其实很狭窄。
自从了解博物学之后,我期待能做的是有故事的科普,希望自己能慢慢去认全西南常见的几百种植物,去了解它们的学名背后的故事,去询问四川本地人对它们的称呼,去聆听四川人日常怎么用它们……或许有个十年八载的能弄完,然后还要研究研究怎么结合古典教育的方法教给学生,哇,一辈子都干不完,很开心!
那么就从一点一滴的积累开始吧,每一次去野外,可以多认识几种新鲜的东西,也拍一些清楚的图片,慢慢和大家分享。这次的秋游篇,拍了一些植物分蕨类、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三大类给大家介绍,不过目前只有名字,而且有些可能只是俗名。故事就来日方长吧。
鹤鸣山常见蕨类植物
薄叶卷柏
木贼
鹤鸣山常见裸子植物
红豆杉,右图是它的雄花
侧柏属,就是上图那一颗古柏上剪下来的枝条
侧柏属的一种。和图片右上角的柏对比,可以看出小枝和鳞片叶都有些差别。
南洋杉
杉木,作为植物读作shan木,作为木材读作sha木,这是一颗小苗苗,路边的农家还种有罗汉松,但是没有看到典型的“叠罗汉”的种子,发现同行四川籍的家长,大多认识,便没有采枝条回来。
鹤鸣山常见被子植物
鼠掌老鹳草
葫芦科,盒子草属,扭子瓜。学堂附近就有,右图是在以前在学堂附近拍到的,心形的叶子很漂亮,所以注意到它,没想到秋天的果子也很漂亮。
菊科,*针草
菊科,泥胡菜
菊科,千里光属某一种,千里光得名似乎是因为它颜色鲜艳,又经常一大丛生长,很远就能看见它,故名千里光
铁线莲,左图为花,右图是果实,下图是某次去一个地震灾区遗址拍到的。
飞蛾藤属的某一种,铃铛一样的果实(像飞蛾吗?)
野棉花,看见它棉絮一样的种子,才知道它为什么叫这个名字。果实的图片怎么都穿不上来,大家脑补一下吧,图中低头的绿色小球(果实)棉絮状篷开的样子
恩雨爸爸捡到的果实,生的时候应该就是右边饿样子,它叫化香树,四川人也叫山麻柳
孩子们很想知道她们穿项链的各种果果叫什么名字
红色的大果实是草珊瑚
红色的小果实,是垂直泡花树
紫色的或许是蛇葡萄属的白蔹
绿色的看不出来是什么了
南蛇藤的果子也非常好看,可惜不好穿项链。荒石公园咖啡馆用它镶嵌在画框里,一副卖不少银子呢。
荒石公园的标本工艺品,去野外几次,你就会发现收集这么多种子也不不容易的事情
多出游几次,我们自己也可以做出这样的作品来。期待下次出游,收集更多新鲜的东西,屏幕前的你收集的野生植物可以发给我(qq),我会尽快在这个平台和大家分享。
待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