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制定我省中蜂饲养管理技术规范供生产中推广运用,我们进行了一系列试验研究,本文报道即为其中部份内容。
试验地点、内容及方法试验于年8~12月。在我省中蜂主产区锦屏县。锦屏位于我省东南部,平均海拔米,平均温度16.4℃,相对湿度84%,森林覆盖率53%。秋冬季是当地中蜂的主要生产期,主要蜜源有盐肤木(8月下旬~9月上旬)、千里光、火草、野菊花(10月上旬一12月中旬)、冬桂(11月下旬-12月中旬)等。此次试验,主要考察秋繁不同起步群势的蜂群、不同奖饲时期及奖饲时间的长短,以及蜂箱型制(中蜂标准箱、意蜂标准箱、12框方形箱)对饲料消耗量、生产期群势、产蜜量的影响。试验时,分别在锦屏县偶里乡八蜡村兰世桥蜂场、大同乡十公里村县中蜂示范蜂场(两场约相距20公里)设两个试点,每点各组织9群中蜂,按L9(34)正交表开展正交试验,试验方案见表1。
结果与分析试验结果见表2。根据试验结果,作图1、图2、图3。图1中的群产蜜量折线,系分别将含有A1(1-3号群).A2(4-6号群).A3(7一9号群)各三群试验蜂的产蜜量相加,再除以3,求出其平均数,在坐标图上标出,连成折线即成。其余指标(白糖饲喂量、10月下旬群势)及因素B、C的计算、作图亦类此。一、不同起步群势与产蜜量、生产期群势、饲料消耗量之间的关系从表2及图1中可见,随秋繁起步群势的增强(起步群势A3A2A1),其产蜜量也相应增加,两试点均有相同的趋势,这与我们过去试验结果亦相同。其中,兰世桥场秋繁起步群势各水平间差距较大(1、3、5框),经方差分析,不同起繁群势对产蜜量有较显著的影响{P0.1,因L9(34)正交试验误差项的自由度=25,故分析时可放大一级}。秋季生产期群势与秋繁起步群势亦有关。在起步群势1-5框的范围内,起步群势越强,秋季生产期的蜂群群势也就越大。两试点的趋势相同。不同秋繁起步群势所消耗的饲料亦不相同。秋繁起步群势越强,所消耗的饲料白糖也就越多。两试点的趋势相同。经方差分析,起步群势(兰世桥场)对饲料消耗量有较大的影响(P0.2)。二、不同时期奖饲、奖饲量与蜂群饲料消耗量、生产期群势、产蜜量的关系在兰世桥蜂场中,秋季繁殖期((8月1日一10月20日)一直进行奖励饲喂的耗糖量只在后期(9月20日一10月20日)奖饲的耗糖量只在前期((8月1日一9月20日)奖饲的耗糖量}经方差分析,奖饲时期对耗糖量有较显著的影响(P0.1)}。秋繁效果也以一直进行奖饲的处理(B3)最好,生产期群势最强,产蜜量最高。其次是秋繁后期进行奖饲的处理(B2)。最差的是只在前期补饲的处理(B1),生产期群势最弱,产量最低(见图2)。
除奖饲时期对蜂群群势、产蜜量有影响外,饲料(白糖)投入量对此也有相当大的影响。例如,兰世桥场与县示范场在秋繁期间饲料投入水平不同,蜂群繁殖的效果及产蜜量也有很大差距。根据本次试验结果统计,两试点1-6号试验群之间的起步群势基本接近(见表2),但县示范场秋繁期间1-6号群仅喂白糖10.9公斤,而兰世桥场却喂了41.7公斤。县示范场6群蜂到10月20日的总群势为12.9框;秋冬蜜产量61.03公斤。而兰世桥场至10月25日时,1-6号群的总群势为41.3框;秋冬蜜产量为.4公斤,分别是县示范场的3.2和1.86倍。尽管县蜂场的投入产出比较高(1:5.6,白糖投入与蜂蜜产量之比),兰世桥场投入产出比较低(1:2.72)。但从实际收益来看,按蜜每公斤10元、白糖每公斤5元计,兰世桥场1一6号群纯收入为.5元,县蜂场纯收入为.7元,较兰世桥要少收.8元。从图2中亦可直接看出,两场之间的生产状况(饲料消耗量、生产期群势、产蜜量)处于两个完全不同的水平。三、不同蜂箱型制对群势、产蜜量及饲料消耗量之间的关系经方差分析(P0.2),意蜂标准箱(C1)、中蜂标准箱(C2)、12框方箱(C3)这三种蜂箱的饲料消耗量,无明显差异。三种蜂箱中,以中蜂标准箱秋繁后的群势、产蜜量最高,其次是意蜂标准箱,12框方箱最差。两试点均有相同的趋势(见图3)。
文献仅供参考学习!如有不正确请纠正与补充!
-----------------------------------------------
蜜蜂育种、蜂王人工授精技术等
zhonghuamif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