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光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2
TUhjnbcbe - 2022/4/11 21:07:00
白癜风患者的饮食要求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0715/5544833.html
降压又能明目的石决明

有个血压高的妇人,吃了降压药,控制到正常,可有一天突然觉得眼花,视物模糊,头脑眩晕,如坐舟车,她马上去量血压,一下子飙到。想不到跟邻居吵了一架,这么有效,血压立马往上飙。

医生多次跟她说,你这血压这么不稳定,戒嗔怒乃是降压方,嗔怒过度会引起脑充血爆血管。而眼部的血管最为细微,一出血,严重的会引起失明。

她才开始害怕,马上到竹篱茅舍来。

小指月一摸这脉象,应指有力,上冲寸部,明显反映她脑部有充血状态,所以眩晕眼花血压高。

老爷爷说,指月啊,为什么怒气会加重血脉压力,会引起眼部疾患?

小指月说,怒伤肝,肝开窍于目,因为怒气,肝脉贲张,浊阴上攻,蒙蔽清窍,必然导致眩晕眼花。

老爷爷点点头说,那么就要找到一味既能平肝降压,又可以清肝明目的药,这样脑部压力得缓,眩晕就可以平,肝部热火得清,眼目就能明。

小指月说,平肝降压的,大都是矿石类,在矿石类药又要能找到清肝明目的,那应该是石决明。

老爷爷点点头说,没错,石决明,质重沉降,能平抑肝阳,所以肝阳上亢之眩晕,首选它。同时决明者,令眼目能清明也,所以石决明又为目疾要药,肝火上炎,目赤肿痛者,用之清肝降火,其目自明。

于是给病人用了含有石决明的天麻钩藤饮,这样病人吃了一周药后,血压降下来了,脑子也清醒不眩晕了,眼睛本来模糊的,慢慢变得清晰。

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张锡纯经验石决明:味微咸,性微凉。为凉肝镇肝之要药。肝开窍于目,是以其性善明目,研细水飞作敷药,能除目外障,作丸散内服,能消目内障(消内障丸散优于汤剂)。为其能凉肝,兼能镇肝,故善治脑中充血作疼作眩晕,因此证多系肝气肝火挟血上冲也。是以愚治脑充血证,恒重用之至两许。其性又善利小便,通五淋,盖肝主疏泄为肾行气,用决明以凉之镇之,俾肝气肝火不妄动自能下行,肾气不失疏泄之常,则小便之难者自利,五淋之涩者自通矣。此物乃鳆甲也,状如蛤,单片附石而生,其边有孔如豌豆,七孔九孔者佳,宜生研作粉用之,不宜煅用。

眼病治肝肾

有个病人,五十多岁,还经常要加班熬夜,大量长时间的用电脑,导致他经常眼目干涩,视物模糊,本身他血压就偏高,最近晚上老是睡不好,看东西越来越模糊。

老爷爷说,指月啊,你看为什么血压高的人,越熬夜血压越高。

小指月说,熬夜最容易伤阴,就像锅里熬水一样,最后熬得水干锅裂。

老爷爷笑笑说,现在很多人都阴血不足,在空锅烧水都不知道。所以血压越来越高,血管越来越容易硬化破裂出血。

小指月说,就像树木一样,水分充足就柔软,水分缺乏就刚强干枯,容易脆断。

老爷爷说,那该怎么办呢?

小指月说,滋水涵木加平肝降压。

老爷爷点点头说,那用什么方子好?

小指月说,用杞菊地*丸吧,既有六味地*丸来养肝肾滋水,又有枸杞菊花来明目清肝。

病人说,大夫,这杞菊地*丸我吃过了,效果不太理想啊?

老爷爷说,杞菊地*丸对于你肝肾阴血不足,血压偏高上亢,导致眼花的,力量有所不足,这时要用明目地*丸。

明目地*丸?病人第一次听到。

老爷爷说,明目地*丸是在杞菊地*丸基础上,加强了药物配伍,加强了白芍、当归养血柔肝,令血脉柔和,再配合白蒺藜、石决明清肝镇肝,使肝阳肝火不往上亢,又有杞菊地*丸来养肝肾之阴,把长期熬夜熬掉的真阴补回来。这样压力能得降,阴血能得养,这样在比较符合你的具体情况。

果然病人服用了含有石决明的明目地*丸,眼睛干涩,食物模糊的症状就消失了,觉也好睡多了,他听从老爷爷的话,尽量少熬夜加班,毕竟人上了年纪,就像树变老了一样,水分必定会缺少,枝条必定会干枯。如果不懂得保养,又老是去透支,身体功能很快就会退化掉。

小指月说,看来长期过度用眼熬夜,导致的眼花眼干涩,这类眼病要治肝肾啊,通过滋养肾水可以涵肝木,通过平降肝阳可以令气血不上冲,这样眼睛就清爽了。而石决明本事质重沉降,有益阴之功,又咸寒入肝有清肝平肝之效,所以是各类肝阳肝火上亢,肾阴又不足的目疾要药。

石决明拾珍

《本草纲目》曰,石决明通五淋。

指月按:五淋是排尿淋漓不尽的总称,分为气淋、血淋(伴尿血)、石淋(伴结石)、膏淋(小便浑浊似膏脂)、劳淋(遇劳则发),这类病人一般尿不畅,尿道涩痛,一般都以下焦湿热阻滞为多见。而石决明本身质重走下焦,味咸能软坚,性寒可清热,所以对于下焦湿热阻结引起沙石挡道,瘀浊不去而出现刺痛者,用之能清利瘀浊,恢复水道畅通。故石决明有通五淋之功。

石决明

咸,平。

①《别录》:味咸,平,无*。

②《蜀本草》:寒。

③《日华子本草》:凉。

入肝、肾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肝经。

②《本草通玄》:入足厥阴、少阴经。

平肝潜阳,除热,明目。治风阳上扰、头痛眩晕,惊搐,骨蒸劳热,青盲内障。

①《别录》:主目障翳痛,青盲。

②《海药本草》:主青盲内障,肝肺风热,骨蒸劳极。

③《纲目》:通五淋。

④《本草从新》:愈疡疽。

⑤《本草求原》:软坚,滋肾,治痔漏。

⑥《山东中草药手册》:镇肝、明目,治眩晕。

内服:煎汤(宜久煎),0.3~1两;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水飞点眼。

①治风*气攻入头,眼昏暗及头目不利:石决明、羌活(去芦头)、草决明、菊花各一两,甘草(炙锉)半两。上五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水一盏,煎至六分,和滓,食后临卧温服。(《圣济总录》石决明散)

②治眩晕:石决明八钱,菊花四钱,枸杞子四钱,桑叶三钱。水煎服。(《山东中草药手册》)

③治目生白翳:石决明六钱,元明粉二钱,大*一钱五分,菊花三钱,蝉蜕三钱,白蒺藜三钱。水煎服。(《山东中草药手册》)

④治眼生丁翳,根脚极厚,经久不差:石决明三分(捣碎细研,水飞过),乌贼鱼骨半两,龙脑一钱,真珠末三分,琥珀三分。同研令细,每以铜箸取如大豆大,日三度点之。(《圣惠方》石决明散)

⑤治眼生外障:石决明(火煅)、薄荷叶各一两,蒺藜子(炒去刺)、荆芥穗各二两,人参半两(蜜炙)。上于地上出火*,研为末。食后,砂糖冷水调服。(《经验良方》石决明散)

⑥治青盲雀目:石决明一两(烧过存性),苍术三两(去皮)。为末,每服三钱,以猪肝披开,入药末在内扎定,砂罐煮熟,以气熏目,待冷食肝饮汁。(《眼科龙木论》)

⑦治怕日羞明:千里光、海金砂、甘草、菊花等分。上细切,每服八钱,水一盅半,煎至一盅,去渣,食后温服。(《眼科龙木论》千里光汤)

⑧治小肠五淋:石决明去粗皮,捣研细。上件药,如有软硬物淋,即添朽木细末,热水调下二钱匕。(《胜金方》)

⑨治锁喉风:石决明火烧醋炙三次,研细末,用米醋调,鹅羽蘸擦喉内,吐痰效。(《本草汇言》)

⑩治外伤出血:石决明适量,煅制成疏松细粉,过筛。将伤口洗净,撒上药粉,紧紧压迫即可。(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本文选自《小郎中学医记:爷孙俩的中医故事》,作者:曾培杰,陈创涛,版权归作者所有。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因每个人的病情和体质不同,请在医师的指导下服用。

 往期精彩回顾 点击下面标题,查看详细内容!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全集共集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部合集(~集收藏版)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丹参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红花、桃仁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牛膝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益母草、泽兰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鸡血藤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王不留行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月季花、凌霄花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土鳖虫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马钱子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自然铜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苏木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骨碎补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血竭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儿茶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刘寄奴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三棱、莪术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斑蝥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水蛭、虻虫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穿山甲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半夏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天南星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白附子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白芥子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皂荚、皂角刺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旋覆花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白前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猫爪草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川贝母、浙贝母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瓜蒌(全瓜蒌、瓜蒌仁、瓜蒌皮)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竹茹(竹沥、天竺*)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前胡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桔梗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胖大海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海藻、昆布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海蛤壳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药子(*独)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海浮石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瓦楞子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礞石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苦杏仁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苏子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百部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款冬花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枇杷叶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葶苈子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桑白皮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白果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矮地茶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罗汉果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满山红、胡颓子叶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朱砂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磁石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龙骨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琥珀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酸枣仁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柏子仁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灵芝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缬草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首乌藤(夜交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