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好奇心
走在成都水源取水地河边
跟随专家老师
去探索本土植物的奥秘
受疫情影响,“碳”秘垃圾的一生研学营第三期延迟至11月28日开展。
经过前两期的学习,小小体验官们清楚了日常生活垃圾从哪来、如何分类、亲自去做调查,体验清源行动;通过闯关形式体验垃圾分类回收、堆肥尝试、制作净水装置。第三期活动主要内容为认识本土植物,学习垃圾资源化管理流程,最后实践体验——利用堆肥成果来种植花草,学习植物与碳排放相关知识。
早晨,低碳生活营的大小朋友们,在绿色乡村营造师与相关植物专家的带领下一起识草、识花、识树。沿河3公里,从房前屋后到公园绿道、河流湿地,水生、陆生、寄生,地表植物、灌木、乔木、藤蔓…一路走一路看的本土植物识别之旅。
??
成都本土植物种类多达上千种,本次活动,邀请小小体验官们跟随乡村营造师与专家老师一起,从乡村出发,沿着河流前行,一路边走边看,从细微的环境中去发现,去了解,以实地探访的形式去了解本土植物。
蝴蝶花,又名“扁竹根”,多年生草本植物,生于山坡较荫蔽而湿润的草地、疏林下或林缘草地。
朴(pò)树,朴树可作行道树,对二氧化硫、氯气等有*气体地抗性强;茎皮为造纸和人造棉原料;果实榨油作润滑油;木材坚硬,可供工业用材;根、皮、叶入药有消肿止痛、解*治热的功效,外敷治水火烫伤:叶制土农药,可杀红蜘蛛。“朴”字在植物学念“pò”。
千里光,菊科多年生攀援草本植物,属于四川本土植物,繁殖能力强,全草可入药,能够治疗流感、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急性扁桃体炎、肠炎等多种疾病。素有“家有千里光,全家不生疮”的说法。
马兰,即“鹿舌菜”,是一种无污染,易生长的野菜,也是清热解*的良药。
山麦冬,百合科山麦冬属植物,植株有时丛生,有时分枝多,近末端处常膨大成矩圆形、椭圆形或纺缍形的肉质小块根。山麦冬被用作拓展绿化空间,美化景观;山麦冬根块可食用,可入药,主治阴虚肺燥、咳嗽痰粘、胃阴不足、肠燥便秘等。
沿着河边一路走过来,指导老师带领大家认识了两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水杉、红豆杉),以及多种集观赏、食用、药用于一身的植物。
下午,在指导老师带领下,小体验官们在安宁村2号点绿色科普教育基地,利用厨余堆肥种植花草。各个家庭带着自己的种子,通过指导老师的讲解,在清楚了其特点以及生活习性后,选择了部分种子,在2号点花园旁边,以小组的形式开始合作种植花草。
亲自翻地松土,然后加上厨余堆肥,进行翻土混合,再撒上花卉种子,埋上土,看上去挺轻松的事情,但对于从城市中来的各个小体验官们来说,却是第一次,许多小体验官刚开始怎么翻土都不会,在专业老师与乡村营造师的帮助下,慢慢才学会怎样翻土,怎样省力且不会把土拍得到处都是。
最后,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一起学习碳中和等等知识,小体验官们与家长们各自分享了各自的低碳生活中的故事、技巧以及低碳行动中的各种情况。
至此,“碳”秘垃圾的一生体验营三期活动已经全部结束,从初步了解垃圾的产生来源、有哪些分类、怎么分类、体验清源行动,到实践垃圾分类、制作厨余堆肥、制作净水装置,再到最后的认识本土植物,利用堆肥进行种植花草植物。通过亲身走进、亲自调查、亲自动手,让体验官们践行低碳生活,成为低碳践行者,同时激励参与者在参与完研学活动之后,将收获的知识能学有用、用能恒,真正将低碳理念融入生活。
下期预告:预计12月12日,邀请参与“碳”秘垃圾的一生的大小朋友们进行线下交流会,活动邀请神秘大咖现场与大家交流探讨低碳之路,详情请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