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追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中秋节与端午节、春节、清明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拜月习俗
中秋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祭月的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时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礼记》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
中秋花灯
早在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中秋夜节俗,就有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习俗。中秋玩花灯,多集中在南方。在广州、香港等地,中秋夜要进行竖中秋活动,将灯彩高竖起来,另外还有放天灯,即孔明灯,用纸扎成大形的灯,灯下燃烛,热气上腾,使灯飞扬在空中,引人欢笑追逐。在广西南宁一带,除了以纸竹扎各式花灯外,还有很朴素的柚子灯、南瓜灯、桔子灯。所谓柚子灯,是将柚子掏空,刻出简单图案,穿上绳子,内点蜡烛即成,光芒淡雅,颇受欢迎。
中秋食俗
月饼,又叫胡饼、宫饼、月团、丰收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据史料记载,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引入胡桃、芝麻等,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胡饼”,唐高祖时,大将*李靖征讨突厥,八月十五凯旋而归,吃胡饼庆祝,对着当空皓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月亮)。”随后分给群臣食之。北宋,出现了“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节令食品。月饼发展到今日,品种更为繁多,风味因地各异。其中京、苏、广、潮四式月饼广为各地人们所喜食。
值此中秋佳节团圆之际,广西越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此祝各位中秋快乐,美满团圆!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