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光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康振生院士团队揭示小麦条锈菌侵染新机制
TUhjnbcbe - 2021/8/8 21:28:00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免疫研究团队在PlantBiotechnologyJournal在线发表了题为ApolysaccharidedeacetylasefromPucciniastriiformisf.sp.triticiisanimportantpathogenicitygenethatsuppressesplantimmunity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首次利用条锈菌分泌蛋白基因创制小麦抗条锈转基因材料,并揭示活体营养型寄生真菌细胞壁修饰酶助力病原菌侵染的机制。小麦条锈病是影响小麦生产安全的重大生物灾害,对粮食生产具有毁灭性危害,一般年份导致小麦减产10~30%,严重时可导致绝收。条锈菌频繁变异导致小麦品种抗性不断“丧失”是病害频繁爆发流行的根本原因,也是锈病防控中的国际性难题。因而,揭示病原菌致病性变异的基础,创制可持续绿色转基因材料,对开发条锈病持续有效防控的策略具有重要意义。小麦条锈菌为活体营养专性寄生真菌,缺乏有效的遗传转化体系,难以通过遗传学方法研究病菌的致病机理。为深入揭示条锈菌致病性变异的分子基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免疫研究团队率先完成了条锈菌基因组测序(Zhengetal.,Nat.Commun.,)并获得了大量的条锈菌细胞壁修饰酶基因。在PBJ发表的这项研究报道了一个条锈菌质外体分泌蛋白Pst_;Pst_基因的小麦RNAi转基因材料对条锈菌主要生理小种CYR31,CYR32,CYR33表现出较强抗病性。Pst_编码一个多糖脱乙酰化酶,该蛋白能够修饰条锈菌细胞壁几丁质,增加了寄主几丁质酶识别底物的困难,降低几丁质寡糖的激发子活性,最终削弱寄主应答几丁质诱导的免疫反应。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许强博士与王建锋博士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康振生教授和王晓杰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转自:小麦研究联盟(wheatomics)

相关阅读:

JIA振生院士特别推荐推荐

Responseandresistanceofcerealcropstopathogens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康振生院士团队揭示小麦条锈菌致病新机制

中国农业科学微平台

CAAS_ChinaAgriSci欢迎

1
查看完整版本: 康振生院士团队揭示小麦条锈菌侵染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