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光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一部跨越园艺文学历史的典范之作杂草
TUhjnbcbe - 2021/2/3 18:10:00

自从《创世纪》将“荆棘与蒺藜”作为人类在伊甸园中犯错后的长期惩罚,杂草们似乎就背上了许多超出自身本质的东西。

一切都取决于你对杂草的定义是什么。这定义,就是杂草背后的文化故事。

——《杂草的故事》理查德.梅比

英国博物学家理查德.梅比的著作《杂草的故事》是一部跨越园艺、文学、历史的典范之作。作者饶有趣味地讲述了杂草强大的生命力以及令人惊叹的生存智慧,杂草的脚步从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甚至从一个大洲漂洋过海到另一个大洲的“旅行”秘密;人类定义杂草过程中的傲慢与偏见,以及人类与杂草艰苦卓绝的斗争;还写到了杂草与画家、诗人、战士之间动人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本书吧!

1

凭啥叫我“杂草”

倘若有什么植物妨碍了我们的计划,

或者扰乱了我们干净齐整的世界,人

们就会给它们冠上杂草之名。可如果

你本没什么宏伟大计或者长远蓝图,

它们就只是清新简单的绿影,一点也

不面目可憎。

——理查德.梅比

如果没有人类,植物的世界应该是众草平等的。是人类从自己的需求和好恶出发,区别了野性的杂草和其它驯良的植物。如果一种植物不小心犯了以下过失,那它就有可能被人类恶狠狠地划入“杂草”行列。

1

第一宗罪

在杂草的定义中,最为人所熟知也是最简单的一种当属“出现在错误地点的植物”,也就是说杂草长在了你本希望长出其他植物或者根本不希望长出植物的地方。

比如长在庄稼地里的“其它植物”,哪怕花儿开得再美丽,毫无疑问都会被农民视为杂草。学校体育馆前有一片不大的草地,之前上面有不少的野花,蓟花、龙葵、小雏菊、益母草,花儿虽小,却开得肆意而灿烂,每天招蜂引蝶,生机勃勃的,我和同事经过总会驻足欣赏一会,我还曾一时兴起剪了一把插在花瓶里,生命力比订的鲜花旺盛得多。可惜的是,这些野花们很快就被铲平啦,毕竟对于平整的草地,它们也算是“出现在了错误的地点”。

■■■■■■

对了,我和同事还曾在学校的一个花园边发现一大丛开花的野草,查了查名字,原来叫做“千百错”,采了插在办公室,素雅美丽,开得持久极了。等我们再次去时,发现那些花儿也被当成“杂草”处理掉了。

2

第二宗罪

第二种对于杂草的定义可以用艾默生的话概括,即“优点还未被发现的植物”。

人们常常根据植物对人的有用性来判断一种植物是否为杂草。如果一种草既不能入药,又不能做菜,甚至连牲畜也不屑一吃,还不能用来做器物,那基本上就是无用之杂草了。这个概念说明一种草是否为杂草会随着人们对其特性的认识而改变。也许有的草背负“杂草”之名很长时间,人们突然发现它的某种功效,那它就有咸鱼翻身的可能;同样,之前被视为有用之草的植物,也可能因为社会的进步变得无用武之地,只能黯然地沦为不受待见的“杂草”。比如有缓解痛风药效的宽叶羊角芹,经过几场医学革命的洗礼,它的医用价值荡然无存,却成了英国花圃中最顽固、惹人厌恶的杂草。

3

第三宗罪

还有一些杂草的定义是因为人类从道德层面不赞许它们的行为。比如一类饱受诟病的特征是*性。作者举到的例子是美国最臭名昭著的杂草*漆藤。猫王多次翻唱的《做野菜沙拉的安妮》中,*漆藤被比作一个惯耍心机的女人,她会“深入你的皮肤”,让你的皮肤红肿、起水泡,并且无法控制地发痒。如果一种植物不但对人类没有用处,还不知好歹地具备*性,那人类对它们必然要除之而后快了。

被人类视为道德有污的还有寄生类植物,因为它们从其它植物那里夺取营养,罔顾寄主安危。

作者提醒我们反思:我们把“杂草”这样一个顺手好用又简单粗暴的标签贴给了这么多植物,背后有什么深层次的原因?这如何反映我们对“大自然是一个独立王国”这一概念的态度?

2

强大且智慧的杂草

杂草们的生命早在没有人类的时候就开始了。25万年前的冰河时代,任何植物想在这样恶劣多变的环境中生存,都必须演化出特殊的本领。“它们需要有很强的适应性,要成为机会主义者,迁移起来要灵活迅速。环境不断变化,它们就要比变化先行一步。”

田旋花(野牵牛)

田旋花的外表看起来温婉柔弱,实际上它有巧妙甚至强大到令人生畏的生存技巧。它们弯曲的根和善于攀爬的茎能够扼死其它植物,也为它们赢得了当之无愧的“恶魔之肠”的称谓;它有一套几乎可以说是万全的保险系统,它的每一棵植株能产生约粒种子,这些种子一部分夏天萌发,一部分秋天萌发,如果有种子被埋得太深一时无法发芽,那在长达40年的时间里一有合适机会它就能随时复苏;田旋花的任何部位哪怕是极为细小的一丁点碎片都能够萌发新芽,作者说“要是那个被田旋花气到七窍生烟的园丁把它剁成了一百截,也不过是给了它们分身一百次的机会”;至于被牛等牲畜啃食,它们茎中的化学信号会识别出动物唾液中的生长激素,促使植物更加迅速地生长……

在杂草界中,聪明又强大的植物比比皆是。野燕麦为了混入不同的农作物,会根据农作物种子的特征演变出不同形态的种子。有些田地里春大麦和冬大麦会一行行地相间种植,野燕麦为了完成“潜伏”的使命,乔装本领让人大开眼界——冬大麦的叶子呈莲座丛状,长在冬大麦里的野燕麦发芽时也会长出丛状的叶子;春大麦长得细高,长在它们中间的野燕麦茎芽就蹿得又快又直……

3

杂草与人类的恩怨纠葛

在西方,人类与杂草永恒的战斗是与原罪相关的。上帝雷霆一怒,原本在伊甸园嬉戏玩耍、果实唾手可得的亚当命运急转直下:“地必为你的缘故受诅咒,你必终身劳苦,才能从地里得吃的。地必给你长出荆棘和蒺藜来……”

在农耕时代,人类不得不与杂草展开不间断的斗争。然而,杂草们无穷的创造力让人们仿佛看不到出路。劳作者越想铲除杂草,杂草越是欣欣向荣。维吉尔在伟大诗作《农事诗》中用优美的语言描述了人类的失败和无奈:

蓟在田地间,

昂首挺胸;作物却开始死去,

多刺的蓬子菜

和蒺藜,在闪光的庄稼中长出,

无果的*麦和不育的野麦称王称霸。

从最开始的徒手与杂草搏斗,到机械时代和后来的化学物质攻击杂草,人类对付杂草的手段不断升级换代,但是结果却并无二致。暂时的移除不过是给机会让杂草更大规模地卷土重来;化学物质的一时上风不过是让杂草进化成更强大的物种……在某种意义上,杂草就是人类培养的最成功的作物。

当然,杂草对于人类并非毫无贡献。在饥荒年代,不少杂草都被当成了口粮救人于危难;在植被因山体滑坡、洪水或森林大火破坏的地方,杂草们快速、机会主义的生存模式使它们成为稳固土壤、填补大地空白的功臣。

4

杂草与文化

德国画家丢勒的画作《大片草地》不仅是第一幅描绘杂草群落的画作,还是欧洲第一幅真正意义上的博物学植物画,它预示着一种全新的对待自然的人文主义态度。

三色堇

莎士比亚诗情洋溢的故事《仲夏夜之梦》中,仙王的手下帕克趁几个主角睡着,把三色堇的汁液挤在了他们的眼皮上,这样等他们醒来之后就会爱上第一眼看到的人。能把自己的知识——比如关于植物的民间知识——变成制造戏剧情节的工具,是莎士比亚过人天赋的一部分。三色堇在英国有一个忧伤的名字,叫“徒劳的爱”,因为三色堇下侧的三片花瓣被看做一个女人被两个爱人夹在中间,因此这花在英国代表的意义是让人失意的、没有结果的爱。

千里光

对英国诗人约翰.克莱尔来说,弯腰是一个习惯动作,一个不由自主的反应,一种与大地亲近的姿势。他经常说要“放低自己”,近距离凝视一株植物或一只昆虫,他的举动像是鸟儿一样,好奇、随性,却又饱含深情和理解。园艺作家伊丽莎白.肯特曾评价说:“这位诗人是一个真正热爱自然的人;大自然即便麻衣荆钗,也依旧能打动他。即便只是看到一棵小小的杂草也会让他喜悦”。我们来看看他在一首十四行诗中对千里光这种杂草的描写吧:

用丰富的美丽装点着荒地

比如草甸,比如在肥沃田地间开辟出一条马车道的田埂,

没有你这些地方将沉闷且毫无生机

只能被骄阳暴晒,荒芜一物

结语

在《杂草的故事》中,关于杂草的有趣故事不胜枚举,让我们突然发现原来身边不起眼的杂草不仅是我们身处的生态环境的一部分,也是我们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在这本书的最后,作者说:“杂草是我们硬要把自然世界拆成野生与驯养两部分所造成的结果。它们是边界的打破者,无归属的少数派,它们提醒着我们,生活不可能那样整洁光鲜、一尘不染。它们能让我们再次学会如何在自然的边界上生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部跨越园艺文学历史的典范之作杂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