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秋。
中秋,成节于唐朝,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下半年最为重要的节日。
提到中秋就会想到“赏月”“吃月饼”,但中秋与月的结缘要远远早于唐代。
清·金农《月华图》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礼记》,《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日夜分,雷始收声。“古人将一年分作四季,每季分为三月,以孟、仲、季排序。因此,仲秋之月指的就是农历八月之月,月圆之日为八月十五,因此中秋也被称为”三秋之分“,也是现在俗称的“八月半”。
古人崇尚自然,讲求顺应时节,因此对日、月变化等自然规律尤为重视。祭月原是古代帝王的礼制。《周礼》孔疏上记载:“天子常春分朝日,秋分夕月”。《史记》应劭的注中也写道:“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这就是“春祭日,秋祭月”这个说法的由来。
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后来的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节”而来。据考证,最初“祭月节”是定在“秋分”这一天,不过由于这一天在农历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圆月。而祭月无圆月则大煞风景,所以后来就将“祭月节”由“秋分”调至了中秋。
清·高其佩·《蟾宫折桂图》
与国家祭月关心天象、重视农桑不同,民间对月亮的感情,更多的是一种向往。
上古有神话嫦娥奔月,《淮南子》中也有“月中蟾蜍“的传说。而在入秋月圆之际,更有许多的与月亮有关的诗句。两汉《古诗十九首》中就有“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纬。”等诗句。
南朝《子夜四时歌》中秋歌共十八首,其实有八首提到明月。而这首“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扬。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已经将仰望秋月与寄情千里之外连结在一起,形成”赏月思人“的文化符号。
明·张路《月殿嫦娥图》
不过,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逐渐富足,皇家中秋时的活动也不再仅仅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