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iMorning订阅
春天到了,撒欢儿的季节又来了~大家在忙不迭地拥抱大自然的同时,身边感冒的人似乎又多了起来。
感冒最常见的季节不是夏冬,而是春秋。因为这两个季节风大,而且温度适宜,我们会在不知不觉中袒胸露怀,给了风邪很多可乘之机。
感冒后,很多人会随便到药店买感冒药吃,经常越吃越严重。这是因为感冒要分寒热,有时还会寒热夹杂,只有辨证清楚了再用药,才能药到病除,通常1-2天就能痊愈。而用不对药,往往会雪上加霜!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风寒、风热、寒包火、暑湿几种证型的感冒,分别该用什么药。
1风寒感冒最常见,及时治疗是关键
恶寒重(怕冷),发热轻,无汗,头痛,肢节酸疼,鼻塞声重,或鼻痒打喷嚏,时流清涕,咽痒,咳嗽,咳痰稀薄色白,口不渴或喜热饮,舌苔薄白而润,脉浮或浮紧(用手轻搭右手的脉,可以明显地感觉到脉跳得有力而快,很紧张)。
辛温解表。即用辛散温热的药,把寒邪给赶出去。
下面,向大家推荐一些很常用、效果又好的用于治疗风寒感冒的中成药。
风寒感冒颗粒
组方:麻*、葛根、紫苏叶、防风、桂枝、白芷、陈皮、苦杏仁、桔梗、甘草、干姜。
功效:解表发汗,疏风散寒。
用于风寒感冒,发热,头痛,恶寒,无汗,咳嗽,鼻塞,流清涕。
(图为紫苏叶)
感冒清热颗粒
组方:荆芥穗、薄荷、防风、柴胡、紫苏叶、葛根、桔梗、苦杏仁、白芷、苦地丁、芦根。
功效:疏风散寒,解表清热。
用于风寒感冒,头痛发热,恶寒身痛,鼻流清涕,咳嗽咽干。
此药在整体功效上和风寒感冒颗粒相比多了清散郁热的作用,即退烧的效果要更好一些。因此这个药的名字叫作清热颗粒,但千万不要看到这个名字就以为是治疗风热感冒的药,它还是治疗风寒感冒的药。
(图为薄荷)
正胡柴银颗粒
组方:柴胡、陈皮、防风、甘草、赤芍、生姜。
功效:表散风寒,解热止痛。
轻度上呼吸道感染,见上述症候者。
同是治疗风寒感冒的药,但正柴胡饮颗粒止痛和止呕的作用更突出一些。
(图为胡柴)
荆防颗粒
组方:荆芥、防风、羌活、独活、柴胡、前胡、川芎、枳壳、茯苓、桔梗、甘草。
功效:发汗解表,散风祛湿。
用于风寒感冒,头痛身痛,恶寒无汗,鼻塞清涕,咳吐白痰。
如果感冒不仅仅是因为受寒,同时夹湿,比如在很冷的天气里吹了风、淋了雨,或者在湿气很重的深山、海边受了风寒,那么此时用荆防颗粒就特别对症。注意,此时的舌苔不但白,还有可能是白而厚腻的,甚至是湿漉漉的,这些都是寒湿的表现。
(图为荆防)
川芎调茶丸
组方:川芎、白芷、羌活、细辛、防风、荆芥、薄荷、甘草。
功效:疏风止痛。
用于外感风邪所致的头痛,或有恶寒,发热,鼻塞。
川芎茶调丸常用于治疗受风寒后的头痛和鼻塞,可以有效改善症状。
(图为川芎)
参苏片
组方:半夏、陈皮、大枣、*参、茯苓、甘草、葛根、桔梗、木香、前胡、生姜、枳壳、紫苏叶。
功效:疏风散寒,祛痰止咳。
用于体弱感冒风寒,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咳嗽痰多,胸闷呕逆。
如果辨证为风寒感冒后,出现咳嗽痰多,甚至胸闷痛的情况,用参苏片效果更好。
(图为半夏)
2了解这些症状,让你辨出风热感冒
恶寒轻,发热重,汗出不畅,头胀痛,咳嗽,痰黏或*,口干咽燥,咽喉肿痛,鼻塞,流*鼻涕,舌苔薄白或薄*,舌尖红赤,脉浮数。
辛凉解表。
即用性味辛凉的药物发散风热,解除表证。
银翘解*片(丸)
组方:金银花、连翘、薄荷、荆芥、淡豆豉、牛蒡子(炒)、桔梗、淡竹叶、甘草。
功效:辛凉解表,清热解*。
用于风热感冒,症见有发热头痛,咳嗽口干,咽喉疼痛。
银翘解*片在辛凉解表的同时,清咽利喉、止咳化痰的作用也很突出。
(图为金银花)
桑菊感冒片
组方:桑叶、菊花、连翘、薄荷素油、苦杏仁、桔梗、甘草、芦根。
功效: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用于风热感冒初起,头痛,咳嗽,口干,咽痛。
这个药清除高热的力量弱一些,但是疏风解表散热、止咳化痰的效果还是很好。因此用在风热感冒初期最合适,此时的主要症状为低热、嗓子干痛、燥咳。
(图为桑叶)
小胡柴颗粒
组方:柴胡、*芩、半夏(姜制)、*参、生姜、甘草、大枣。
功效:解表散热,疏肝和胃。
用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
之所以把这个药归到风热感冒里,是因为它真正的功效为解表散热、舒肝和胃。究其根本的话,这个药既不应该属于风寒,也不应该属于风热。
小柴胡颗粒在感冒初期并不适合,而且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都有自己的药,等到出现以下四种症状时再用,效果最好:
1.往来寒热。忽冷忽热,一会儿出汗,一会儿又觉得冷。
2.默默不欲饮食。不想吃饭,没有胃口,懒得说话,精神不足。
3.胸胁苦满。胸口胁肋胀痛、胀满,口苦。
4.心烦喜呕。心里烦躁,恶心想吐,吃不下东西。
以上四个症状,只要见其一,就可以使用小柴胡颗粒了。
双*连口服液(复方金银花颗粒)
组方:金银花、*芩、连翘。
功效:疏风解表,清热解*。
用于外感风热所致的感冒,症见有发热、咳嗽、咽痛。
里面只有三味药,药简力专,功效就是疏风解表、清热解*。在风热感冒初期使用效果比较好。
(图为*岑)
防风通圣丸
组方:防风、荆芥、薄荷、麻*、大*、芒硝、栀子、滑石、桔梗、石膏、川芎、当归、白芍、*芩、连翘、甘草、白术。
功效:解表通里,清热解*。
用于风热壅盛,表里俱实证。症见有憎寒壮热,头目昏眩,目赤睛痛,口苦而干,咽喉不利,胸膈痞闷,咳呕喘满,涕唾黏稠,大便秘结,小便赤涩,发有隐疹,舌苔*腻,脉数有力。
防风通圣丸最适用于“表里俱实证”,即既有怕冷畏寒的表证,又有发高烧、便秘、扁桃体发炎、眼睛红肿赤痛等里证。
抗病*口服液
组方:板蓝根、石膏、芦根、生地*、郁金、知母、石菖蒲、广藿香、连翘。
功效:清热祛湿,凉血解*。
用于风热感冒,流感。
这个方子不但可以清热解*,还可以除湿健脾,用在风热夹湿的感冒中效果最好。
(图为板蓝根)
羚翘解*片(羚羊感冒片)
组方:羚羊角、金银花、连翘、薄荷、荆芥穗、淡豆豉、牛蒡子(炒)、桔梗、赤芍、淡竹叶、甘草。
功效:疏风清热,解*。
用于风热感冒,恶寒发热,头晕目眩,咳嗽,咽痛。
羚翘解*片的适应证就是包含银翘解*片的所有适应证,再加上高烧后手足痉挛抽搐。如果孩子在发生高烧后经常出现抽搐现象,家里应该常备此药,以应急用。
(图为牛蒡子)
感冒消炎片
组方:臭灵丹、蒲公英、千里光。
功效:散风清热,解*利咽。
用于感冒发热,咳嗽,咽喉肿痛,扁桃体炎,目赤肿痛。
对于热感冒后单纯发烧、咽喉肿痛、扁桃体炎、目赤肿痛效果比较好。
(图为臭灵丹)
小儿热速清口服液
组方:柴胡、*芩、板蓝根、葛根、金银花、水牛角、连翘、大*。
功效:清热解*,泻火利咽。
用于小儿外感风热所致的感冒,症见有发热、头痛、咽喉肿痛、鼻塞流涕、咳嗽、大便干结。
服用后最明显的症状就是大便通畅,甚至有轻微腹泻,因为大*就是通过大便来泻热除瘀的。
如果风热感冒后出现便秘或者大便干,此时选用有大*的药就比较好,可以让热从大便走。很多孩子只要大便一通,烧就退了。
(图为葛根)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
组方:连翘、淡豆豉、薄荷、荆芥、栀子(炒)、大*、青蒿、赤芍、槟榔、厚朴、*芩、半夏、柴胡、甘草。
功效:疏风解表,清热导滞。
用于小儿风热感冒挟滞证,证见有发热咳嗽,鼻塞流涕,咽红肿痛,纳呆口渴,脘腹胀满,便秘或大便酸臭、溲*等。
兼见积食、便秘、气郁腹胀时,效果最好。
(图为淡豆豉)
3你治不好的感冒可能是寒包火
寒包火即表有寒邪、内有郁热,表现出既有高烧、口渴、咽痛的热证,也有怕冷、畏寒、流清涕的外寒症状。
它是怎么引起的呢?一般来说,有可能是因为体内之前的热邪还未散尽,又感受了寒邪。也有可能是因为病人体内本身就有郁热,还没及时清热就感受了寒邪。
这种听上去很复杂的寒包火其实并不难治,总的思路就是解表散寒的同时清热解*——散寒和清热同时进行。表里都要解,寒热都要清。
推荐四个可以直接用于治疗寒包火的中成药:
四季感冒片
组方:桔梗、紫苏叶、陈皮、荆芥、大青叶、连翘、甘草(炙)、防风。
功效:清热解表。
用于四季风寒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鼻流清涕,咳嗽口干,咽喉疼痛,恶心厌食。
(图为桔梗)
儿感清口服液
组方:荆芥穗、薄荷、化橘红、*芩、紫苏叶、法半夏、桔梗、甘草。
功效:解表清热,宣肺化痰。
用于小儿外感风寒、肺胃蕴热证,症见有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咳嗽有痰,咽喉肿痛,口渴。
(图为荆芥穗)
防风通圣丸
具体见风热感冒。
*连上清丸
具体见风热感冒。
4夏天署湿感冒多,除湿是关键
暑湿感冒一般指的是夏季感冒。因为夏季闷热,湿度比较大,此时再感受外邪,暑气和湿气会随着外邪一起侵入,所以叫作暑湿感冒。
暑邪有三个比较明显的特征:一是热,二是上升,三是多挟湿。因为热和上升,所以中暑后的症状多出现在身体的上部,比如说头晕头痛、高热、心烦、面赤、烦躁。
外感了暑湿之后,临床特征除了发热、烦渴等暑热症状外,常兼见四肢困倦、胸闷呕恶、大便溏泻不爽等湿阻的症状。
身热,微恶风,汗出而热不解,肢体酸重或疼痛,头昏重胀痛,咳嗽痰黏,鼻流浊涕,心烦口渴,或口中黏腻,渴不多饮,胸闷脘痞,恶心,腹胀,大便或溏,小便短赤,舌苔薄*而腻,脉浮数。
清暑祛湿解表。
为何又要解表?因为人体不管受了什么邪气,它的来路永远都是它的去路。
藿香正气水(口服液、胶囊、丸)
组方:广藿香油、紫苏叶、白芷、苍术、厚朴(姜制)、生半夏、茯苓、陈皮、大腹皮、甘草。
功效: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或夏伤暑湿所致的感冒,症见有头痛昏重、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泄泻;胃肠型感冒见上述症候者。
藿香正气水是治疗寒湿感冒和脾胃湿困的最常用中成药。如果是暑热,则不适用。
(图为广藿香)
午时茶
组方:苍术、柴胡、羌活、防风、白芷、川芎、广藿香、前胡、连翘、陈皮、山楂、枳实、炒麦芽、甘草、桔梗、紫苏叶、厚朴、红茶、六神曲。
功效:祛风解表,化湿和中。
用于腹痛腹泻。
(图为苍术)
保济丸
组方:钩藤、菊花、蒺藜、厚朴、木香、苍术、天花粉、广藿香、葛根、化橘红、白芷、薏苡仁、稻芽、薄荷、茯苓、广东神曲。
功效:解表,祛湿,和中。
用于腹痛腹泻,噎食嗳酸,恶心呕吐,肠胃不适,消化不良,舟车晕浪,四时感冒发热头痛。
(图为钩藤)
藿香正气水和午时茶都偏向于寒湿感冒,而保济丸则偏向于暑热感冒。另外保济丸还有了一个很特别的作用——治疗晕车、晕船。
看了以上就会知道,感冒真的没有那么麻烦,只要辨证清楚是风寒、风热、寒包火还是暑湿感冒,再去找对应的中成药药方治疗。对症下药,不出几天,就能药到病除啦。
关于更多家庭常见病的中成药使用指南
推荐阅读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