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光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一探究竟丨为啥澳大利亚这么喜欢刷存在感
TUhjnbcbe - 2025/3/31 21:33:00

昨天(5月18日)晚上召开的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WHA)举世瞩目,因为,在大会召开前,博弈暗流,谣言涌动。

其中,就曾有消息称,由澳大利亚发起、针对中国的疫情独立审查已经赢得60多个国家的支持,并且随着俄罗斯和非盟54国加入,最终形成了多个国家要求展开独立调查的声势。

真的,大啊!那么事实是什么呢?WHA没有什么“独立审查”案,只有新冠肺炎疫情应对决议草案,而且该草案也不是澳大利亚起草的,而是欧盟起草的。

但是,摆在面前的事实,依然架不住澳大利亚一些人继续“欢欣鼓舞”。澳外交部长佩恩18日就表示,越来越多国家响应支持“欧盟和澳大利亚联合提出的草案”,令堪培拉“深受鼓舞”。

澳媒也纷纷“加油助威”,称“澳大利亚提出的国际疫情调查”获得近个国家的支持,“澳大利亚的领导地位受到认可”,“这对国际社会来说是一场胜利,而澳大利亚是国际社会中强大而积极的一员”。

澳总理莫里森和澳外长佩恩(右)

看看,像不像打了鸡血的。

那么,澳大利亚为什么要这么上赶子地刷存在感呢?

先聊聊历史:

澳洲大陆被发现,是在17世纪后,由一帮做生意的欧洲人找到的(据说是为了寻找香料),年,英国人也来了,年,英国宣布:日不落帝国拥有澳大利亚主权。

但是英国人一开始没干别的,光顾着往这儿送囚犯了(当时正值美国独立运动时期,英国人担心送到加拿大的囚犯同美国人联合起来对付他,所以就转道儿送澳大利亚了),人渣(口误:是人)都送过来了,开始干事儿吧。

慢慢地,英国人发现了金矿,然后,除了囚犯之外的人也一股脑儿地过来了,人多了,事儿就多了。

于是乎,他们开始琢磨,老这么放养着不行啊。

年元旦,澳大利亚各殖民区改制为州,组成澳大利亚联邦,成为大英帝国的联邦或自治领,归类为君主立宪制国家。依其联邦法律,其国家元首是澳大利亚君主,与英国君主为同一人。

可能是因为参加一战时的良好表现,年,澳大利亚有了国会,到了年,澳大利亚取得了内政外交的独立自主权(但依旧隶属于英联邦)。

澳大利亚国旗

年,西澳大利亚觉得自己发展壮大了,就进行公投,目的是脱离英国谋求独立,但被联邦国会无情地否决了。

时间转瞬到年,澳大利亚举行全民公投,再次决定取代君主立宪制,并且以总统为国家元首,但又被否决了。

后来,工党领袖陆克文上任总理,他在年12月3日宣布将计划再次举行类似公投来改变现行体制,最终还是不了了之。

说到这儿看明白了,直到现在,英国仍然是澳大利亚的宗主国。换言之,澳大利亚现任的最高领袖是常年居住在伦敦的女王伊丽莎白二世。

你说澳大利亚人啥感受?谁咋想的谁心里清楚。

伊丽莎白二世女王

再聊聊近况:

对外:脱英不成,那就亲美。

年,澳大利亚政府发表外交白皮书,宣称其基本外交政策是:重视澳大利亚与美国之间的关系,并且借助经贸互动促进与亚太地区国家的关系[74],即强化美澳同盟的前提下与亚太地区国家展开合作。

重点是美澳同盟,喜欢军事的朋友应该不难看出,纵观这十几年来美国对外发动的战争,或多或少都有澳大利亚的身影。

澳大利亚军队

对内:澳联邦政权更迭频繁。

在澳大利亚联邦层面,议会阵营大致分为执政党和反对党,两大阵营分别为澳大利亚工党和由澳大利亚自由党与澳大利亚国家党组成的执政联盟。还有若干个小党如澳大利亚绿党和澳大利亚民主党等。

自陆克文第一次担任总理期满后,近10年来,澳大利亚总共换了5任总理,其中最惨的还是陆克文,他的第二次任期仅有不到3个月时间,原因是工党内部纷争。

说到这儿,我想大家都会有一种感受——要不是这次疫情期间莫里森存在感刷得有点狠,估计大多数人的印象还停留在陆克文这位会说一口流利普通话的前总理身上。

就在前段时间(3月17日),陆克文还发表了一封《致中国朋友的求助信》,他向全体中国人民求助获取医疗物资,并肯定中方防疫政策的有效性值得世界复制。信中还提到现在要和病毒作战同时,也要和“可恶的种族主义者、狭隘的保护主义者”作战,所有世界公民必须团结才能战胜这场战斗,“万里为邻一路风雨同行”。

澳前总理陆克文

谈谈文化

以电影为例吧,这可能是澳大利亚在文化层面最能拿得出手的了。

澳洲第一次公开放映电影的时间可以追溯到年10月,其后,开始有多部电影在澳洲制作拍摄,并获得国际认可,许多电影演员和制片人以澳洲电影作品得到国际声誉,甚至很多活跃于好莱坞的澳洲电影人自成一派,被称为“桉树叶帮”。

按理说,表现不错吧。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个现象,他们在成名后,就把一些规模较大的电影制作中心逐渐转移到海外,比如好莱坞。

所以,像大美女妮可·基德曼,凯特·布兰切特,“金刚狼”休·杰克曼,“小丑”希斯莱杰这些著名的澳籍影星,我们更容易把他们当成美国人,好莱坞演员。

怎么理解呢?他们的文化体系被外交政策波及了,也被放在英国和美国的体系下,这就不可避免地让他们的光芒被掩盖。

除此之外,文学亦是如此。从19世纪末开始,澳大利亚的文学家在一直在寻求走出英国人的影子,寻求“澳大利亚化”,但是我想从目前看来,结果是显而易见的,大多数人依旧还是不知道还有所谓澳大利亚文学的存在。

电影《金刚狼》剧照

聊到这儿,应该理解澳大利亚为什么这么喜欢刷存在感了吧?

一言以蔽之,就是缺,谁让你这么喜欢当小弟呢?!

作者:万象之昼夜观察,部分整理自环球时报、新京报等,图片均源于网络。

注:如不慎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探究竟丨为啥澳大利亚这么喜欢刷存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