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光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中秋之夜,我们一起去拍月亮
TUhjnbcbe - 2025/3/28 21:06:00

[近中秋]

凉入夜近中秋望舒行天北稻熟

月冉起丹霞就枝影婆娑照小楼

莫道萧瑟寒山远

看小园

一树香桂满枝头

这些年,只要不是太忙,我总要在中秋节之夜,去拍几张月亮照片,有时也会在节前或节后再拍一拍,看一看小时候看到的月亮上面那棵大树,究竟是个什么样。

中秋节赏月的风俗,早在魏晋时候就有了,有一首诗就曾写道:“仰头望明月,寄情千里光”。但这个风俗真正的蔚然成风达到鼎盛,成为一个固定的节日,却是在唐朝,《唐书·太宗记》一书中就明确记载了“八月十五中秋节”。

楼下,石阶旁种了几棵小树,每当这个季节,树叶便开始落下,只留下稀疏的枝干。竖上一个三脚架,并不需要太高级的照相机,透过树影,轻轻地按下快门后,便会留下这疏枝斜干后面圆圆的、充满了朦胧诗意的月亮。

[十五的月亮十七圆]

桂宫夜送香如许,玉子扬声唤望舒。未晚十七圆满月,田庐置酒共遐烛。

人们常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这也是常有的事,有时,要到农历十六甚至十七才能看到满盈的圆月。

[雨过中秋]

去年中秋圆月夜,今年中秋云上明。未几莫兰过魔都,新发月华照申城。

并不是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都能如约看到满月如轮,年,正巧莫兰蒂台风过上海,中秋那一天就没有看到月亮。

月亮并不总是圆的,上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上半月的上半夜,月面朝西,位于西半天空;下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下半月的下半夜,月面朝东,位于东半天空。

现在的人们,比以前的人经受着更大的心理和身体压力。尽管人们都希望“万事如意”,但心理也都明白这是不可能的。

苏东坡很早就看明白了这一点,他在大醉之后写的《水调歌头》,其实是很清醒的,他托借月亮说道:“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人们不希望有坎坷,但不经历坎坷就不能走向成熟。只是在前行充满荆棘的路上,不要放弃自己的努力和希望。

中秋,万物开始走向丰登,走出去,看蓝天白云下,栾树开始泛出一片片金黄。池塘里,拨开浮萍,采得红菱满乌篷。放眼望去,大野飞歌,正酝酿出无尽的丰收佳酿。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秋之夜,我们一起去拍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