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光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有多少让基层干部吃不消的台账后续
TUhjnbcbe - 2025/2/26 18:29:00

宿迁网讯(记者徐其崇通讯员李树生)7月28日,晚报“一线调查”栏目刊登题为《有多少让基层干部“吃不消”的台账?》一文,报道基层干部反映的普遍问题,就是台账太多,从月度、季度到半年再到全年,都要有台账可查,以至于基层干部直呼“吃不消”。稿件刊登后,在基层干部中产生较为强烈的反响,一些基层干部对此发表自己的看法,并提出了真正为基层减负的意见和建议。

街道干部李先生说,台账要规范,要精简,要让街道工作人员沉到基层社区一线,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落细。有些台账往往都是上边要来检查时突击整理的,显然是在走形式。比如学习台账,既要规范每年次数,更要规范每次的时间,要让每一次学习都成为洗脑洗心会,学习要入脑入心,起到实实在在的效果。要让每一次学习成为统一思想提高站位和认识的灵魂洗礼,要在实效上下足功夫,不能流于形式,更不能是抄抄笔记就算是学习了。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社区工作人员说,台账不是不需要,就是实在太多了。她认为,每一项工作只需一本台账,要让台账成为基层工作的真实记录,不应该成为基层工作人员的负担。工作台账不是总结报告,更不是演讲稿,不需要长篇大论,要短小简练,要实事求是。社区工作更多的是面对居民群众,不是机关单位需要文件式的台账。比如调解基层矛盾纠纷,不能边化解边做记录,因为有时工作场所不允许,有时在田间地头,有时在路上,有时就是拉家常。为此,检查基层工作的好差,重点不应该在看台账上,应重在看实效。

村干部郭女士说,这篇报道讲出了大家的心声,每次上边来检查都是看台账,有些工作只能从台账上体现,我们只好加班加点准备台账,造假也就难免了。我们希望各部门能协调好,因为很多台账都是重复的,这个部门要,那个部门也要,无形中增加基层干部的工作量。如果上级来检查不只看台账,根据工作安排直接去看工作成果,那才是求真务实的作风。有了台账并不代表这个工作做好了。村居干部是为村民服务的,为了那些台账,大部分时间在服务大厅里,村民有事只能去大厅找,这无疑和群众产生了距离。

退休干部陈先生认为,热衷于给下级布置各类台账、报表以及事无巨细的汇报、总结,看似勤勉,本质上是一种懒政、惰政行为,也是官僚主义在作祟。看台账不看实际,是脱离群众、高高在上的作派。一本又一本台账,一张又一张报表,一份又一份汇报总结,让基层叫苦不迭,基层干部整天忙于应付这些,无暇深入一线去做好实际工作。

乡镇干部王先生建议,不能让基层干部一提到台账就头疼,不能让台账成为基层久减无果的包袱。应该让台账更科学、更精练。有些不接地气、频率过高的台账,有的要求月月有,甚至还有要求周周有,占用了基层干部的大量时间和精力。比如有的活动要求有实施方案、通知、记录表、签到表、不同角度照片若干张,活动总结、新闻链接截图等。还有的台账对基层单位搞平均化,没有结合基层单位实际量化报送台账的次数和报送类别。王先生建议,有具体牵头部门召开专题会办会,专题研究压缩、精简不必要的台账;由牵头部门对会办后的结果形成基层减负报告向更上级反馈,共同会商哪些台账可不要、哪些可减少不必要的程序。为基层减负不能光说不做,减少基层不必要的台账,应该有明确规定。

一些基层干部认为,减负的目的不是不做台账,而是应该制定切实可行、接地气、符合实际、基层认可、社会认同的台账。同一项工作台账应当依据基层实际情况给予相应的台账标准,不能搞平均化。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要推动基层干部真正把时间和精力投向一线,投向群众做好服务上,把工作做实做细上,要真正让台账体现出工作实效。同时,要转变检查考核机制,不能检查就是看台账,考核就看台账,不能让台账成为表面文章。要转变检查方式,不能让上级热衷于查看台账,下边制造台账成为常态,这是一种形式主义。要多到一线去检查,走到群众中间,听民声征民意,才能看到工作的真实情况和效果。

同时希望出台相关的政策制度,清理过多过滥的工作台账,规范必要的台账,为基层减负增能。检查考核要多一些“四不两直”方式,即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深入群众开展随机抽查、访谈,要“问绩于民”,要把查看台账与实地考察结合起来,这样可以倒逼基层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每一项工作上,而不是把精力消耗在做台账上。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1
查看完整版本: 有多少让基层干部吃不消的台账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