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中工网
来源:中工网
8年抗癌,20余次化疗,诊断书上的“浸润性导管癌”变成“皮肤癌”……病魔顽强,她也顽强。她一直用“早日回到学校,和孩子们一起”为自己鼓劲;她忍受身体的疼痛,坚持工作,不舍离开三尺讲台,把教书育人看成生命中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事业。她便是四川省眉山天府新区第一中学小学部教师彭晨。
认真授课
做教师,她甘之如饴
“手指受伤怎么办?鼻子流血怎么办?……”1月5日下午,在该校二年级三班教室里,47岁的彭晨在班会课上给孩子们讲解安全知识。
虽然声音有些沙哑,可她总是乐呵呵的。一会儿在黑板上写写画画,一会儿走到孩子们中间与他们互动,爽朗的笑声不时在教室响起。谁也看不出,她曾和死神数次擦肩。
彭晨,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但她的家庭却不那么“普通”。“我父母是教师,公公婆婆也是教师,到我们这一代,我和弟弟、弟妹也是老师。一大家子累计教龄有两百多年了吧。”彭晨笑着说,自己从小就喜欢“教师”这个职业,把教育的薪火相传,是她甘之如饴的事情。
年,彭晨毕业后毫不犹豫地回到家乡钢铁小学任教。从教二十多年,彭晨也深切体会到这份职业的美,她用耐心、爱心、细心去呵护每一个孩子。同时,也享受着孩子们带给她的快乐。
“我们学校原来是个农村小学,教师不够,教语文的我干脆一个人‘包班’---从语文、数学到体育、音乐、美术等所有科目。和孩子们学在一起,玩在一起,也一起成长。”彭晨回忆,后来,随着学校开设英语课程,自己又去学习并任教这门学校的新课程。
正说着,一个小男孩跑进办公室,塞了颗糖在彭晨手里转身跑了。
“这个孩子是我们班的,情况有点特殊。因为父母的教育太过严厉,孩子格外敏感、胆小。”说起这个小男孩,彭晨满脸心疼,“有时被老师批评,或是和同学发生矛盾,甚至被一句话触动,他就会发脾气往外跑。我们还不能跟着追,不然他跑得更快。”
对这个孩子,彭晨是煞费苦心。孩子一往外跑,她就在后面悄悄跟着,等孩子稍稍平静,再慢慢靠近……对孩子耐心开导,陪他写作业、做劳动、吃午饭;和家长沟通交流,建议他们如何与孩子相处……在彭晨爱心和关怀的滋润下,慢慢地,孩子变得开朗、勇敢。
“他发脾气的频率减少了,从最开始的每周一次减少到现在一个多月一次。”彭晨猜测,孩子给自己糖是因为自己还给他钱了,“昨天我改作业时,他在一旁偷偷往我兜里塞了14块钱。我还给他时,他说那是他自己的钱,让我去买吃的。”
“婆婆,我前几天看的一本课外书特别精彩。明天我带来给你看。”
“彭老师,这道题我不会,能给我讲一下吗?”
……
不时有学生来办公室找彭晨,有的说学习,有的只是分享生活中的一些小事。
“我现在教的学生,有些是以前学生的孩子,所以他们喊我‘婆婆’。有些孩子把不愿跟家长讲的心里话也拿出来跟我分享。被他们信任和需要,我很快乐。”彭晨深有感触地说,从事教学事业是她不悔的选择,看着自己的学生一个个茁壮成长,她欣慰而高兴。
和学生们在一起
抗癌症,她坚强乐观
年8月,彭晨正在成都照顾做了开颅手术的父亲。这天,她突然觉得胸部和背部刺痛,在护工建议下,去做了检查。诊断书上写着“乳腺增生?”,医生说需要进一步检查。
“当时已经是8月28日,马上要开校了,我要上班。”彭晨说,自己没时间再做检查,只让医生开了乳腺增生的药。这一学期,彭晨是一年级班主任、语文老师,天天围着孩子们打转,早忘了医生“三个月后要复查”的叮嘱。
渐渐地,彭晨身体开始承受不住。早上起床时,背和腰痛得根本起不来,只能翻身趴在床上,慢慢滑到地上。在床边蹲一会儿,腰有点力气了,她才慢慢站起来。
这一学期,彭晨大把大把地吃了很多药,她胸部的硬块并未消减,妹妹医院做检查。彭晨硬是坚持把开完散学典礼的孩子们送出校门才去。
年2月,农历腊月,彭晨拿到了检查结果---浸润性导管癌。她想得很简单,快点请医生安排手术,争取春节前做,节后就能继续上班。
彭晨装作内行地对医生说:“听说微创手术很快,给我做微创吧。即使微创很花钱,我也愿意。我还要上班呢,我还有那么多学生!”医生看着穿刺结果,再瞧瞧彭晨,诧异地问:“你是老师吗?怎么这么不爱惜身体,包块都有拳头那么大了。”
“医生,我在上班,我请不了假。”彭晨惦念着上班,想用工作让医生对她“网开一面”早点做手术,那样明年开学后,她又可以正常上班了。
医生有点生气:“人都快死了,你还想上班!最重要的是,你这么大的包块,我还从来没有见过,拖了多久?现在哪个医生都不敢做手术,必须先化疗。”
在医生的“强迫”下,彭晨不得不狠心暂时离开刚带了一学期的那些孩子,开始了每周一次的化疗。不能给孩子们上课,她就给接任老师打电话了解情况,给老师讲每个孩子的特点。
“我以前从没请过假,突然和孩子们分开,是真的舍不得。”现在说起,彭晨还忍不住感叹。
半年后,彭晨终于可以做手术了。从早上8点进手术室,一直到晚上8点才结束,手术涉及到“腹部取皮术、右乳单纯切除术、左胸小肌切断、左腋窝淋巴清扫……”
“我手术创伤面积很大,癌细胞增长速度也快,所以手术后还继续化疗了3次才放疗。”彭晨比划着说,自己那时每天提着5个引流器,由于左臂被切走一巴掌的肉,清扫了腋窝淋巴,开始水肿,又得去抽积液。
“放疗持续了一整个冬天,虽然每天从视高到成都往返很累,但终于活过来了。”就在彭晨以为可以去上班了时,却又被诊断出皮肤癌。
鉴于她身体的特殊情况,医生多次建议,使用不在医疗报销内的靶向药治疗。家人东拼西凑,几乎倾家荡产为彭晨攒够了医药费,她又进行了一年多的靶向治疗。
为教育,她愿做春蚕
年5月,彭晨结束治疗,9月她就迫不及待地回到学校。终于见到亲爱的孩子们和亲热的同事,哪怕还提着引流管,哪怕还光着头,彭晨仍无比激动与高兴。
“我想着9月是新学期开学,我可以带孩子们上课。谁知学校领导为了照顾我,没给我分配什么任务。”说到这里,彭晨眼里泪光闪闪。她知道,领导和同事是为了让她在集体中,在和孩子们的相处中,少为自己的身体忧虑。
虽然学校只安排彭晨负责管理学校图书室、文印室,但哪个班的老师出差、请假,她都会主动顶上。年9月,眉山天府新区第一中学成立,彭晨成为小学部教师。她再一次找到领导,说自己可以教语文、当班主任。
考虑到彭晨的身体状况,学校让她做了副班主任,承担六个班的道德与法治课程。
彭晨还是每天7点就到学校。早上的晨检,学生的早扫除,晚学后的整理教室,她一样一样认真去做;年级里老师有特殊事情,她主动和她们调课;年级迎新晚会,她主动承担排练指导工作……
“彭老师是个温暖阳光的老师,像妈妈一样亲切。前不久我感冒了,还是彭老师骑电瓶车带我去看的医生。”今年刚到学校工作的曾雪梅说,虽然彭晨身体不太好,可一知道身边的同事、学生有困难,她总会主动帮忙。
同样也是今年刚到学校的教师李艳提起彭晨,直说她是榜样。“作为刚入职的年轻教师,工作中难免遇到挫折。彭老师知道了会帮助、劝解我们,她的坚强、乐观很感染人。”李艳说,学校青年教师们都努力向彭晨看齐,兢兢业业工作,耐心关爱学生。
“彭晨呀,是个阳光能干的人,业务能力很强,对学生也耐心。”和彭晨共事20多年的教师周萍如是说,“不说那么大的手术,单是化疗前后就有二十多次。癌细胞刚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就主动回学校上课,还积极申请上主科。那些满脑子都是‘躺平’的年轻人,真该学学她。”
“彭老师很温柔很慈祥,像亲人。”
“彭老师摸着我的头鼓励我时,我就知道自己下次一定能考好。”
“我喜欢彭老师给我们改作业,和我们做小游戏,给我们讲故事。”
……
说起彭晨,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表达着自己的喜欢。
“我爱我的孩子们,我爱我的职业。我有个心愿,那就是一直站在三尺讲台上,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在彭晨看来,生命的历程,我们不能决定长度,却可以决定宽度。她始终秉承自己的理念:用微笑引导孩子,用热情感染孩子,用真诚打动孩子,用爱心温暖孩子!从事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她要让有限的生命放射出无限的光芒,让生命活成一道光,照亮孩子们心中那片天空。
(据四川工人日报消息余毅/文张忠苹/图)
责任编辑:朱一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