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光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14光圈生死斗七工匠35mm14徕
TUhjnbcbe - 2024/10/27 19:44:00
治白癜风呼和浩特哪家医院好 https://m-mip.39.net/czk/mipso_4304458.html

「来源:|胶卷迷俱乐部ID:jiaojuanmi」

照片即历史

我希望有一天可以为我的偶像毛晓彤拍一套照片,感谢各位新朋友的加入,更感谢各位老朋友多年的支持

七工匠35/1.4

大家应该在我们的文章下看到这张贴片很久了,当时小七找我推广推广镜头,结果拖拖拉拉好几个月一直到今天才把文章做出来。这里也要向小七说声对不起了。

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是一枚七工匠的镜头,这枚镜头算是我介绍国产镜头里少有的不带非球面的镜头,其实镜头结构也挺复杂的,不是像福伦达35/1.4那种古典的对称结构,也不是简单的双高斯结构,应该是一个用前组进行修正的SONNAR结构。原本这个镜头的镜片应该不需要那么多,因为没有加非球面就多起来了。

这种设计在现代35mm镜头里算是比较独特的,因为现在徕卡和蔡司那两枚最猛的35/1.4还是双高斯结构基础,前后双凹加非球面修正,连修正逻辑都接近。七工匠这枚镜头的设计思路我看下来,更像20多年前柯尼卡KM35/2,是一个不使用非球面但打造质量还可以的35/1.4镜头的可行方案。但是七工匠镜头用了新材料,所以和下面这枚镜头的结构逻辑本质不一样。

下面是七工匠官方的MTF图,MTF图是了解镜头能力最重要的先头指标,它会比照片更直观展现能力。

我觉得七工匠还挺聪明的,因为MTF线拉长以后,线都会变得平缓。这个数据看起来好像和徕卡35/1.4也差不多?实际当然没有,它的最下是30线,德系头是40线,至少在光圈最大的情况下,它的直接性能没办法和ZM和徕卡对比。

这不是废话吗?你要求一枚块的镜头性能比得上1万的ZM,3万的徕卡,这个要求本身就是耍流氓。

这个镜头大概长这样,但是这枚镜头真的一点都不小巧!

它的口径是49,和ZM一样,长度也和ZM一样,但比ZM瘦一点,重量也不轻,我称了一下,大概有克左右。

扯了那么多,那性能到底怎么样呢?我们来看看图。

测试当天下雨,没办法出去,结果发现室内太暗,所以干脆把光圈开足了,这次测试几乎全程都是用1.4和2.0两档光圈完成的,这也最考验镜头,这枚镜头光圈5.6以后和ZM,徕卡没什么本质区别,画质提升都非常明显,所以拼就是拼1.4-2.8这端能不能用。

先让你们猜猜:

这里有两张图一张是ZM35/1.4,一张是七工匠,大家看得出区别吗?光圈都是1.4你们手机上肯定看不出,但放大之后差别还是挺明显的,ZM35/1.4拥有怪兽级的分辨率和对比度,它在1.4时的表现不仅碾压徕卡35/1.4,比徕卡35/2在2.0还要强。(其中有一张是封面图,封面图是七工匠镜头)

测试胶卷柯达KPRO是一种颗粒不太细腻,而且抗逆光能力贼差的胶卷,很能考验镜头能力。

其实我后来想了一下,这里如果用柯达,可能效果会更好一点,因为全程光圈太大,景深太浅了,我眼珠子都瞎了。

1.4光圈,正面光线,大家注意,在使用胶卷时,正面光线,侧面光线,背光,即使曝光都准确,颗粒和对比差别也很大,性能越好的镜头越能拉近三者的差距。正面光线且光线充足一般最能表现镜头的分辨率和对比情况。

我专门挑了脸部进行%放大(扫描精度X,诺日士TIFF原图)

头部不是镜头素质最好的位置,已经接近中段了,可以看到这枚镜头在光圈开猛到1.4的情况下,在正面光线的对比,分辨率都令人满意。

下面来看看镜头的抗逆光能力。

这是我认为镜头最重要的能力,因为各类逆光情况经常出现,除了需要准确曝光外,对器材是巨大考验。为了避免这个问题,许多人拍照会带上反光板(和一个举反光板的民工)。

曝光取入射光源值,和反射光数据相差整整5档,一般入射光和反射光差这么多,你还没点补光的东西,你就要做好照片拍成一坨狗屎的觉悟了。

这次我们先取中心偏上部分%,眼睛的部分,眼睛依然有光,但光出不来。由于半逆,画面颗粒上升,对比明显下降,但画面整体对比无法再修正,PS曲线提示各通道对比度都正常。

虽然对比不行,但分辨率还可以,以下是取中心部分%,线条,阴影,包括模特非常小的挂饰都相对清晰。毕竟这是1.4的光圈,能这样已经不错了。

镜头有一定抗逆光能力,在非全逆光环境下依然可以较好地使用,但是如果用胶卷,颗粒会明显提升。(这由不得你,你上EKTAR都得粗)

我们进一步来看看这镜头分辨率情况,这里我们做个对比。上图是七工匠,下图是ZM。

大家这样看大概也看不出什么差别,我们来看看脑袋,放大比例都是%,光圈2.0。(注意,我这两张图用的不同角度,所以透视效果完全不同,现在明白为什么要把相机放低了吧?)

这个差别大概大家在手机上也能看出来了,七工匠肯定是不如ZM了,而且还差了很多。

虽然比起ZM差了很多,但整体效果依然让人满意,毕竟这是很大光圈的表现,而且光线还不充足。

我个人认为七工匠这枚镜头在1.4-2.8端的表现,基本可以超过绝大部分90年代前出的35mm旁轴头,哪怕是徕卡那种纯粹双高斯结构的镜头,还是落后了,尽管很多人从心理上不愿意承认。但是面对90年代后的新镜头,包括加了非球面的,加了APO的,加了低色散的,那就占不到多少便宜了。

面对国产镜头,我也曾经怀疑过,但在和几个厂家合作后,我觉得他们做的东西还是很有诚意的,七工匠这枚镜头的做工虽然算不上精致,但也中规中矩,外观挺好看。

中国这几年冒出的这几家厂家,在镜头结构设计上得益于计算技术的升级,都非常大胆,几乎清一色都是现代设计,多镜片,复杂设计,不搞对称,不搞复古,可谓潮气蓬勃。我觉得相比把注意力都放在什么镜头做工上,而忽略镜头设计,镜头能力是本末倒置的做法,是一条邪路,COSINA一开始就是走这条路,后来发现走不通了,情怀不好卖了,还是走上性能的道路。从这点看,这些新厂家专注性能和设计才是正确的。

不过在文章的最后,我还是希望我们能看到差距所在,我们距离世界最一流的德国和日本,还有很大的差距,德国日本镜头比我们贵好几倍,还是有他们的道理。

我们回到开头。

我们来对比一下这两张照片,室内侧面光,光圈1.4,快门60。上面七工匠,下面蔡司。

因为没有用5.6,8,11等等小光圈拍摄,所以我想我以后还会再做一篇。

最后我想说一下,这枚35/1.4镜头M口的价格是元,可以说是市面上M口做到1.4光圈的全新镜头里最便宜的。

模特肖像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保护,不可进行任何使用。

此组测试照片为深圳市七工匠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专用,不作其他品牌宣传测试使用。

1
查看完整版本: 14光圈生死斗七工匠35mm14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