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4/10/11 16:44:00
“这一天就挖出来六千多斤,大丰收啊!”6月14日,在贵州省黔东南州剑河县革东镇光条村的山间,光条村村委会主任欧明光看着去年自己带头种植的茯苓如今大获丰收,内心的喜悦溢于言表。光条村村民们挖出的巨大茯苓“挖了三天就挖了一万五千多斤,当天就有老板抢着来收购,三天得了十多万元,预计今年光我自己的茯苓最终能有五十余万的收入。”欧明光说,今天村里如此丰裕的收获,完完全全离不开结对帮扶村——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大关村的帮助。 年3月,为积极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响应“强村带弱村”政策号召,观山湖区大关村便把茯苓产业带进了光条村,让村民们学会种植技术,让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大关村干部们来到光条村茯苓种植基地查看情况“也是通过实地调研,光条村在地势、气候等方面都拥有种植茯苓的绝佳条件,加上光条村都有中药材种植的产业基础,发展有钩藤、黄精等,那么我们有较好资源的茯苓,也就成了最佳选择。”大关村村委会主任聂洪祥说。茯苓,作为一种中药材,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的功效,作为真菌类药材,其培育需依靠菌棒与木桩埋于土中进行,培育良好可产出上百斤。技术人员指导茯苓种植聂洪祥表示,为了能够尽最大的努力帮助光条村发展,大关村每隔一两个星期就会组织村支两委干部跨越上百公里来到光条村查看产业情况,指导村民们进行管理,以求种出最好的茯苓,茯苓也成了连接两村的桥梁。“虽然这么说,但我要求干部们不管来多少次,都不能在村民家吃饭,我们来到村里,就是为了给村民带来财富的,而不是给村民带去负担。”聂洪祥坚定地说,自己作为农村人,心中十分清楚农民的不易,但也更清楚农民们为搞好产业那种朴实而用心钻研的精神。 在经历了四百多个日夜的培育与管理后,光条村的茯苓也终于在今年端午节前后产出丰收。光条村茯苓种植基地前货车装满了茯苓而得知茯苓即将产出,大关村的村支两委干部们心中也格外欣喜,纷纷放弃端午佳节与家人团聚、休息的机会,毅然赶赴到了光条村。 在采收现场,大关村的干部们顶着酷暑,一边帮助光条村挖茯苓,一边还忙着进行产销对接,帮助光条村寻找价格最佳的采购商。当重达上百斤的巨大茯苓被挖出时,在场的所有人都为这一年来的努力感慨不已。“看着我们一手培育起来的产业,真的很高兴,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大关村的干部说道。 而更令人欣喜的是,茯苓的收购价格在今年也迎来新高。茯苓采收现场“今年行情非常好,去年的采收价才是三元钱左右,今年都涨到六元了,我们就想在这个基础上尽可能地提高一下收购价格,让光条村的老百姓能够得到更多的收入。”聂洪祥说,通过对比,最终他们联系到了剑河县本地的一位采购商,不仅价格高,而且运输也方便,完全解决村民们的后顾之忧。 经过初步计算,如今光条村的茯苓产业已在大关村的精心帮助下,发展到了余亩的规模,覆盖该村20余户,平均每户实现年增收5至6万元。“有大关村干部们的帮助,我们也要再接再厉,把这个产业做好做大。”光条村村委会主任欧明光表示,在看到茯苓产业的效益如此之好,这两天也开始有更多的村民表示想加入进来了。 接下来,光条村还将继续推进茯苓产业种植,带动更多村民个体种植的同时,计划通过村合作社,将村集体的山林利用起来种植茯苓,在产出丰收后便可让村民获得分红,进一步实现增收。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欧阳章杰编辑徐微微编审杨仪施昱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