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光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画僧来慈幽兰不以无采而减其臭和璞不以无识
TUhjnbcbe - 2024/10/4 16:15:00
白癜风治疗最好的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画僧来慈:幽兰不以无采而减其臭和璞不以无识而掩其光

文/南昌熊明

南昌紫竹林观音寺地处赣抚平原,昌南地界。抚河南来,细浪翻腾。梁家渡头,远山如黛。碧波之上,船只游弋。端的是钟灵毓秀江山如画。平畴旷野之中,村落星布,南昌紫竹林观音寺好比一颗珍珠,镶嵌在昌南的田畈陌上,护持着一方百姓的福寿康宁吉祥如意。画僧上来下慈法师,驻锡南昌紫竹林观音寺,远离尘俗喧嚣,念佛诵经,清修梵行。

闲暇之余,来慈法师以佛法驭笔法,以般若事绘事,挥毫泼墨,画兰花自娱,师古人,师造化,融百家于一炉,成就自家面目。来慈法师笔下那种乱中有整、蕴藉潇洒的用笔令人赞叹。尤其是淳正厚重的气息、雍容大度的境界,平常人更难以望其项背。来慈法师画兰花,真正的韵高色雅,笔简意赅,笔墨清脱纯净、淋漓酣畅,渐成一代大家气象。

寺里梵音袅袅,翰墨飘香。来慈法师的画室设在大殿东侧的平房,硕大的画案,成堆的画作,格外的引人注目。画案、茶台、墙根、柜顶,无处不在的绿植和兰草,柔美飘逸,使人心神安定。画室虽略显简陋,但窗明几净,空阔大气,吾辈红尘中人,能有幸走进来慈法师画室,向来慈法师讨杯茶喝,观其作画,实在是五百年修炼才能拥有的缘法。

来慈法师风神飘逸,一袭僧袍,举手投足之间,衣袂飘飘,超尘脱俗。挥毫作画,气定神闲,自在从容,有一种说不出的儒雅。他自幼酷爱书画艺术,出家后在福建泉州有幸得到了寺里老方丈(弘一法师弟子)的点拨。

后来他遍游八闽,游历赣鄱,拜访名师,在江西得到了以古法用笔而驰誉书坛的书法名宿梁光先生的指导,并得到了“书画瓷”三绝艺术大师方国兴先生的亲炙。还通过网络,得到了著名画家近僧老师等当今名家的指导。

“书画瓷”三绝艺术大师方国兴先生为来慈法师示范

来慈法师选择专攻兰花,用即心即佛之禅法,写兰花的孤傲、高逸,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立足莫从流俗走,置身宜与古人争。”来慈法师从心出发,写自己的本来面目。他说:“古今写兰,以落石为根,以根为根,以落草为根,以落土为根,以成撮起笔为根,写之全叶。我写兰,无石,无根,无草,无土,落笔远散,写兰之叶梢。我的兰花,基本上只画半截兰叶。不是为了哗众取宠,特立独行,或者开历史先河,自成一家。我自己也不知道,我为什么这样,或许性灵里而发,自然使然。以兰寻妙,梢末足矣!”真是一语道破天机。

来慈法师生性耿直,虽在禅门,却不和稀泥,既能菩萨低眉,亦可金刚怒目,做人做事,十分的通透。对于当下书画界一些人求名求利,不思学术钻研,奔走于豪门,献媚于尘俗,自甘堕落,自甘平庸等种种乱像,来慈法师亦毫不客气地予以针砭批评。“千人诺诺,不如一士谔谔。”来慈法师身上那种中国传统文人风骨,在当下显得弥足珍贵!

列位看官须知,这抚河两岸,千百年来人才辈出,前有董原、巨然,开山水画之南宗。后有八大山人,丕振宗风。近代画坛巨匠黄秋园,其家乡与向塘毗邻,近在咫尺。而今,画僧来慈,驻锡此地,弘法护生,寄情翰墨,勇猛精进。来慈法师以禅入画,解衣磅礴,假以时日,其画兰之法,笔墨意趣,必将方轨前秀,垂范后昆。

“时人不识凌云木,待到凌云始道高”好在当今网络传播手段发达,相信类似八大山人、黄秋园诸前辈先贤那样生前寂寞身后显的悲剧不会重演。令人欣慰的是,来慈法师的兰花图,通过网络的传播扩散,得到了省内外画坛诸多名家前辈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画僧来慈幽兰不以无采而减其臭和璞不以无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