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让你的孩子连续五年都吃野菜吗?虽然野菜苦涩,没有营养,但对于成年人来说,只吃野菜几天就会因为缺乏营养而生病;对于正在成长的孩子来说,更是无法满足身体的需求。
尽管野菜不能提供营养,但12岁的杨六斤因为没有吃野菜,面临着生命危险。当他的母亲得知这个消息时,泪流满面,但无法改变他的生活现状。
杨六斤明明有母亲,为什么还要独自过着吃野菜的生活?他的母亲又是出于什么原因,而让他忍受这样的痛苦呢?
02杨六斤的童年生活是在广西隆林德峨镇苗族的一个小村落中度过的,7岁那年,他便开始了独立的生活。由于年纪尚小,杨六斤无法独自照顾自己,生活的重担落在了他的肩头。
对于他来说,7岁的年纪应该是无忧无虑的探索世界,然而生活却被繁重的农活和生存的压力填满。杨六斤在回忆中曾表示,野草对于他来说是美味的蔬菜,而河中小鱼则是他心中最好的佳肴。
这个年纪的孩子本应该享受童年,然而杨六斤的生活却无任何喘息的余地。对于他来说,生活中的艰难比不上那无尽的夜晚对亲人的思念和期盼。
杨六斤从小就生活在一个不幸的家庭中。他的父亲在他七岁时去世,对他的打击非常大。父亲的离世让他的生活更加艰难。
不久后,他的母亲悄悄带着弟弟改嫁到远方,没有留下任何消息。同年,他的爷爷奶奶也相继去世。杨六斤的命运似乎充满了厄运和苦难。
然而,他并没有放弃,而是坚强地生活下去,希望有一天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
杨六斤的命运令人惋惜,年仅7岁的他就不得不独立生活。他常常思考着未来,想知道作为一个孤儿,他将如何度过余生。
村里的干部得知了杨六斤的困境,将他托付给了堂哥杨取林。然而,尽管杨取林已经成家并且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杨六斤还是没有找到真正的“家”。
当村干部把杨六斤送到杨取林的家门口时,杨取林看着这个双眸晶莹剔透的小男孩,他没有哭闹,只是安静地看着杨取林,仿佛是在害怕再次失去依靠。
杨取林也深深地感到这个7岁孩子的心灵之痛,于是马上答应了村领导的安排。然而,抚养一个孩子绝非易事,杨取林也深知这一点。
由于自己也有孩子,家庭的生活开支全靠他的微薄工资,他实在没有多余的力量去照顾杨六斤,但他仍然每年都会给杨六斤元作为生活费和学费。
杨六斤的生活中充满了挑战。他的堂哥在外打工,家中只剩下他一个人。由于营养不良,他的身体瘦小,甚至洗衣服都成了困难。
他每天不仅要洗衣做饭,还要砍柴烧火。最让他困扰的是食物的问题。他把堂哥给的五百块钱全部用来当学费,舍不得用来买米,只能每天上山挖野菜充饥。
然而,好在左邻右舍都是好心人,他们深深同情杨六斤的困境。虽然他们住在偏远的山村,无法给予他大额的帮助,但他们偶尔会给他送来柴米油盐,为他的生活提供了些许援助。
杨六斤虽然生活在困难中,但有这些善良的人们在,他心中充满了温暖和希望。
虽然生活中充满了困难,杨六斤却并没有被压垮。他始终怀揣着对邻居们的感激之情,经常去帮他们放牛、喂猪。就这样,五年来,他靠吃野菜和邻居们的接济,度过了艰难的岁月。
杨六斤的事迹终于传遍了全国,记者闻讯赶来,希望能通过互联网为他提供一些帮助,同时也希望能够让他母亲看到他的故事。
在杨六斤的村子,03记者首先拜访了他的邻居们。据邻居们描述,每天清晨,杨六斤总是先起床,快速切好猪草,然后帮忙喂猪。
接着,他会为自己做午餐,等待食物准备好后,又会把牛牵出来放牧。当记者来到杨六斤的家时,他正准备去给邻居喂猪。
这个瘦弱的男孩熟练地切着猪草,穿梭在猪群中喂猪,手中提着的沉重饲料几乎与他的体重相当,看到这一幕,记者心生怜悯。
喂完猪后,杨六斤又得赶回家为自己做饭。记者跟着他来到他家的厨房,看到杨六斤站在一个用泥糊成的灶台边,从锅里拿出仅仅半碗的米饭。
记者小心翼翼地询问:“你只煮半碗饭吗?”
杨六斤说:“由于只有我一个人在家,半碗饭就足以让我维持一整天的营养。”听到这些,记者陷入了沉思,不知道该如何回应杨六斤的话。
然而,杨六斤并没有再端出任何配菜,只是蘸着辣椒酱直接吃起了半碗米饭。看到杨六斤的生活状况,无论是谁都会感到心痛,他深深地意识到,这是一个12岁孩子不该有的生活。
于是,记者心中更加坚定了要帮助杨六斤的决心。
杨六斤匆匆吃完一些填饱肚子的食物,便放下筷子,取出一个铝制饭盒,将剩余的饭装入其中,再加入一些辣椒酱,这就是他今天的午餐和晚餐。
看着这个身高不及牛的孩子和他家中混乱的环境,记者的心情无法用言语表达。杨六斤提着饭盒来到邻居家,大声喊着“阿娘”,然后牵着牛走向山林,这个仅仅12岁的孩子虽然身高不及牛,但却能唱着歌牵着牛去山上放牧。
不了解的人看到这样的画面,可能会以为这是一种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但实际上,这个小孩背负着生活的巨大压力。
登上山顶,杨六斤的目光被满山遍野的野菜吸引,他如老农般逐一介绍这些不同种类的野菜。令人惊讶的是,他几乎能准确分辨出数十种野菜,没有人教他如何分辨,更没有人告诉他哪些可以吃,哪些不能吃,全都是他自己一次次尝试摸索出来的。
对他来说,这些野草就像水果一样甘甜,是他在米饭拌辣椒之外的另一种美食。在别人看来,吃野草可能是一种凄惨的生活方式,但在杨六斤眼中,这却是他最大的快乐来源。
在场的记者们都忍不住问出了大家心中的疑问:“这些野草真的好吃吗?”虽然野草怎么可能好吃,但看着杨六斤满脸的笑容,大家还是情不自禁地开口询问。
而杨六斤并没有感到惊讶,他坦诚地回答:“好吃啊!酸酸甜甜的!”说着,他拽了一把野草,沾了一下碗里的辣椒酱就往嘴里送。
他一边品尝着野菜,一边向记者分享他的最爱。他随手从路边折断一根树枝,将其折成两半,作为筷子开始搅拌碗中的米饭。
看着杨六斤满足的表情,记者也尝了一口他碗里的“酸甜”野菜。记者刚咬了一口,就露出了难色,但他出于礼貌没有将它吐出来。
那是记者第一次知道什么是又“涩”又难吃,这根本不能算是菜,这分明就是动物吃的野草。然而,看着杨六斤脸上享受的表情,记者甚至开始怀疑他们俩吃的是不是同一种东西。
放完牛后,他将牛牵回邻居家,然后准备去附近的小河里抓些小鱼,作为晚餐。
他开始在家里忙碌起来,找来几个空塑料瓶,不一会儿就制作出了一个"捕鱼神器"。捕鱼用具准备妥当后,杨六斤背起工具,来到了一个小山坡上。
他在一片湿地里抓了很多蚯蚓,打算用来做诱饵。他开始布置他的"捕鱼神器",因为买不起肉,所以他经常自己去捕鱼。
这些小鱼和野菜一样,在他看来是美味的佳肴,只要能吃上一口,他就会感到无比幸福。
杨六斤是一位技艺娴熟的钓鱼爱好者,他精心地将塑料瓶放置在小河畔,用草绑紧瓶身,静静地等待小鱼自投罗网。
在等待的过程中,他开始享受他最喜欢的活动之一,那就是在小河中洗澡。这里的河水浅浅的,十分清凉,可以帮助他驱散所有的疲惫。
同时,他还拿出一袋洗衣粉,倒到头上,因为这里没有专门的洗发用品,他已经习惯了这种做法。洗完澡后,他来到岸边,惊喜地发现瓶子里已经有十七条小鱼了!
他非常开心!
杨六斤的纯真直到此刻才被众人发现,一天下来,看着他的各种行为,谁能想象这是一个12岁孩子的生活呢?记者和他相处了几天,内心已被这个孩子的精神所感动,他不仅具有大人们所没有的吃苦耐劳精神,更有着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这是多么珍贵啊。
有时看着他忙碌的身影,记者们都会忍不住落泪。最后,记者决定一定要帮助杨六斤找到他的母亲!
在寻找母亲的过程中,记者历经艰辛,终于在一个偏远的村落找到了杨六斤的母亲。虽然山路崎岖,耗费了几个小时,但六斤一路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当母子二人相拥而泣时,六斤向母亲提出了他一直憋在心底的问题:“妈妈,为什么把我一个人丢下,只带着弟弟走了?
当我受到欺负时,我该怎么做?”看着面前瘦弱的男孩,母亲泪水涟涟,她知道她对六斤有着深深的歉意。
“我曾去爷爷家寻找你的踪迹,但那时候那里已经空无一人,我曾以为你被他人带走,甚至一度认为再也无法与你相见。”
六斤妈妈泣不成声地说。然而,现实却常常残酷无情,母子短暂的团聚之后,又要面临离别。“在这里,你没有田地,没有住所,没有扎根的地方。”
六斤的妈妈如今已经改嫁,很难再带着他一起生活,尽管她对孩子的思念深深,但终究无法每日与他相聚。于是,六斤又回到了那座孤独而破旧的老房子。
通过各界人士的帮助,六斤在一篇采访后收到了多万的捐款,这无疑改善了他的生活。我们希望老天能够继续保佑这个勇敢的孩子,并且希望所有像六斤一样的孤儿都能得到更多的关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