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光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前面有光了女记者亲历郑州地铁5号线
TUhjnbcbe - 2024/8/31 16:42:00

大象新闻记者赵丹付雨涵/文除署名外均为受访者供图

洪水如猛兽卷入车厢,灯“啪”的一声灭了。

37岁的女记者、两个孩子的妈妈小佩至今记得,当时漆黑一片的车厢里的声音:“所有乘客跟我走,紧急疏散!”“一二三,推!”“用灭火器破窗!”“让老人孩子孕妇先走!”“有人来救我们了,前面有光了!”

那是生死关头,普通人发出的真实的声音。

特大罕见暴雨于7月20日袭击中部平原城市郑州,积水涌入环形的地铁五号线上,多名乘客被困在海滩寺到沙口路两站之间的圆形隧道里。

小佩作为亲历者,见证了随后展开的生命大救援。

(小佩回忆地铁经历时哭了。大象新闻记者赵丹/图)

暴雨中走进地铁5号线

暴雨中,河南广播电视台交通广播记者、主持人小佩和丈夫祝伟峰,走进郑州地铁5号线。

彼时是7月20日,河南郑州出现罕见特大暴雨的那天下午。她刚暂停将近一天的采访报道,准备坐地铁回趟自己的妈妈家,把湿透的牛仔裤换掉,再坐地铁返回单位待命。

(7月20日,工作中的小佩。)

暴雨天气出去采访,对于在交通广播工作15年的小佩来说,稀松平常。因为越是极端天气,越是交通线口记者发力的时候。

早上,小佩因下雨乘坐地铁赶到单位,得知当天节目是应急直播,所有记者和主持人都要到路上打探积水和路况。

她先和一路同事到二七广场踩点,回到台里已是下午1点50分左右,原来安排的一场直播临时取消了。

小佩给单位领导联系,主动请缨给自己另派一些任务。“这个时候(暴雨)不能置身事外,我在办公室里是坐不住的。只有出去了,心里才踏实。”

(小佩在7月20日暴雨当天工作。)

她随后又接到采访任务,去中原路和西四环查看积水情况。从位于纬一路的单位步行至紫荆山立交桥,她和同事发现,紫荆山的积水已经很深了。

(小佩的工作群,受访者供图。)

发回报道,乘坐地铁1号线赶到西流湖站,小佩发现开往河南工业大学方向的列车停止运营,又发了一条报道,提醒市民注意。然后,她又和同事去建设路百花路查看积水。

(小佩的工作群,受访者供图。)

结束以上工作,大概是下午5点多,浑身湿透的小佩决定先回趟妈妈家换衣服,再回单位待命。

她先乘坐地铁1号线到二七广场站,之后换乘3号线到海滩寺站,准备再换乘5号线。

如果不是上了这趟列车,年7月20日这天,应该是她15年的职业生涯里,很普通的一天。

地铁里怎么可能出现积水?!

当天下午5点45分,小佩和来接自己的丈夫在海滩寺站一起汇合后,上了开往沙口路方向的5号线。

进入车厢,小佩发现当时的地铁客流量适中。按照往常,3分钟左右就可以抵达下一站,但是才走了大概2分钟,地铁突然停了,广播里反复提醒临时停车。

“当时车内的人很镇定。”小佩回忆,她透过地铁车窗看到了隧道内比较深的积水。

等等!地铁里怎么可能出现积水?!出于职业敏感,她觉得不太寻常。

车停了大约四五分钟,她看到高高瘦瘦的列车长,手里提着一个黑色的包,从车厢中部大步流星穿过,往相反方向走去。还没等小佩醒过神来,两分钟后,列车开始往海滩寺方向返回。

疑惑再次增添一层,但是她当时并不觉得惊慌。

列车往海滩寺方向开了2分钟左右后再次停止,小佩“瞬间看到水漫到车厢内”。

列车长再次出现在车厢。他高高举起手,拼尽全力喊道:“所有的人跟我走!现在是紧急疏散时间!”

小佩随着人群,在列车长的指引下,走到了紧挨着驾驶室的一号车厢。她记忆犹新:车厢内的两扇门都打开了,通过踏板,一脚就能跳到轨道旁边约60公分宽的应急步道上。在隧道里,大家左手紧紧抓住铁质抓手,人贴人,往沙口路方向慢慢挪动。此时,他们旁边的列车隧道已是滚滚洪水。

突然,前方又一个声音传来:“往回走!”大家再次折返回车厢。

小佩看到车厢门口聚集了一群男士,还有地铁救援人员,把返回的乘客挨个接引到车厢。

(小佩丈夫帮助乘客返回车厢。)

小佩的丈夫祝伟峰本来已经返回车厢,他又下去帮忙拉人。“门口好多男士都在帮忙拉人,我老公说再不赶紧把大家拉回来,随时可能会被冲跑!”

所有人暂时安全后,大家发现列车驾驶员驾驶室中门是打开的,水拼命往里灌,水位已到膝盖的位置。

一位男乘客手动关闭那扇门,他突然大喊“我的手快被夹断了!”旁边几位男乘客拼命帮忙推门,喊着“一二三、推”的口号,大约推了几十下,才勉强推开一个手指的缝隙,拉出男子的手。

那个瞬间,小佩第一次感受到恐惧。

第一条求救信息

小佩开始求救。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我最后一条

1
查看完整版本: 前面有光了女记者亲历郑州地铁5号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