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作品《晷》
后疫情时代下,当自然不再唾手可得时,有人将目光望向现实背后,在虚拟世界里,打造不独属于他的一片后花园。
iWeekly:想问一下《晷》这件作品的创作灵感,怎么会想到要做一个虚拟的人类最古老的计时器之一日晷?
CLS:《晷》其实一开始的灵感来源于小王子,在星球上种玫瑰嘛。我觉得有从中感到一种“时间的孤独感”,“你为那朵花付出的时间,使他在你的生命中变得重要起来”所以萌生了想做这个虚拟装置的想法。其中我使用了几个意象元素,沙漏、星轨和昙花其实都代表时间的变化,我想通过这个旋转和花开的动态来体现时间的流动感,也想用更梦幻、晶莹的视觉来展现时间变的朦胧感。我们需要意识到时间这个东西是一个很美的东西,然后去珍视它。
iWeekly:可以浅谈一下你的作品吗?
CLS:我主要创作的作品是虚拟植物系列,这个系列有三个不同方向,分别是虚拟景观装置、虚拟植物的后花园以及虚拟植物的培育箱。其实第一个景观装置的部分我想把植物和传统文化的东西结合起来,比如将瓷器、瓷瓶结合起来,做成置景的形式,后期加入了一些假山的元素。最近将一些文物、古器的元素与植物组合,就会有一些新的视觉出现。第二个部分着重于虚拟植物后花园的空间以及虚拟植物是如何和在哪里被培育出来的,所以会设计很多场景在里面。第三,虚拟植物培育箱就比较好玩一些,因为大家在现实中会在社交媒体发布自己种的一些植物,然后我想是不是可以也发一下我种植虚拟植物的过程,就是从幼苗开始成长到成体,整个过程大众都能参与,贯穿我的整个创作过程。
iWeekly:你在什么契机下第一次接触新媒体艺术?
CLS:我之前会用摄影和平面的视觉进行创作,直到元宇宙的概念在国内兴起,虽然3D创作以前就有了,但是在最近变得越来越潮流。另外,以往的摄影创作不能满足我的创作需求和欲望,所以转向到3D的领域,尝试一些更丰富的创作,完成我超现实的想象。
数字作品《庄周梦蝶》
iWeekly:你创作了很多植物,为什么你执着于以植物为主题而创作呢?
CLS:其实我对植物并没有什么执念,只是我是一个比较喜欢亲近大自然的人。另外,我很喜欢宫崎骏的电影,里面有很多含有魔法和富有日本文化气息的场景,比如汤屋、魔女居住的村庄、森林等。再加上后疫情时代,不能实现说走就走的出行,我想如果可以创作出我心里想的这种很富有自然美感的场景、装置,在看到它的一瞬间,会感到很治愈、很舒服,那会蛮不错的。
iWeekly:你的作品大多带有一些朦胧的琉璃质感,为什么你大量使用这个材质,它为什么吸引你?
CLS:我常使用的材质可以归类于两种吧,一种就是你说的blingbling的水晶、琉璃质感,让人感觉到很梦幻。是我自己的审美偏好,我就是个人很喜欢,但又说不出为什么,就是喜欢这种透明的、闪亮的。另一个是银质金属感的材质,因为个人比较喜欢空山基机械姬的金属感,像是我比较喜欢的Y2k的风格,液态金属和艳丽色彩的元素也是我常用的元素。我将这些我喜爱的符号进行融合和转换,试图去创作出一些新的视觉语言,一眼看到就觉得是我做的东西。
数字作品《流光》
iWeekly:观众看到你的作品,你希望传达什么信息?
CLS:第一,我想传达美,因为美丽本身能赋予愉悦的感受,无论观众的心情如何,看到我的作品能发出,这个东西好美,那我的目的达到了,整个过程比较像艺术疗愈。第二,我还是想传达传统文化,现在传统文化的设计比较套路,我不赞同这种模板化的表达方式,国风国潮其实也可以变得不一样,我以Z世代的身份背景,可以将传统文化玩转得比较新奇、美以及前卫。
iWeekly:NFT最近十分流行,我有看见你在制作NFT数字艺术作品,你有什么看法?
CLS:国内的NFT的概念和国外其实有差别,在国内NFT更加像是数字藏品,而不是NFT,是数字艺术家买卖出售自己作品的另一种方式。我曾经听闻数字艺术家在画廊里会以U盘或光盘的形式出售,当NFT出现之后,对数字艺术家来说是一个更好的去展示自己并保护自己的权益的渠道。
被来自乌克兰的3D艺术家DariaAntypenko作品吸引,因她的作品明艳且逼真。从早期较为抽象的艺术作品到近日以真实花卉为主的创作,风格的转变不由得让人想知道屏幕背后发生了什么。她认为,重要的不是把我们世界里的多样性带到数字世界,而是在这个过程中重塑并激发自己。就像季节变化,她的作品也随着环境而改变。
数字作品《Island》
iWeekly:你是什么时候开始进入3D艺术这一行的?
DA:几年前,我得到了第一份工作——3D设计师。那个时候我就开始研究这个领域,并发现这种模式不仅适合商业视觉,也能很好地表达自己。毕竟在真正的画板上,容错率很低。但在我的画板上,可以说是没有任何限制。3D创作带给我的自由度是我之前从来没有体会过的。因此,当我发现这种模式能让我更加努力创作的时候,这一刻我就知道这就是属于我的一条路。
iWeekly:你认为在创作过程中最有趣的是什么?
DA:我认为最有意思的是我想到了要创作什么的那一刻。或是当你打开画图软件,虽然脑海中还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但手已经开始行动了。是比谁更快吗?但这个过程一旦发生,艺术就诞生了。我也经常把它当作一种艺术疗愈。在创作的时候,这些在想象中的事物一一出现在画板上,把它具像化,这样的表达让我觉得十分治愈。
数字作品《SerenadetoSpring》
iWeekly:我发现最近你的作品更多是与花卉相关的,所以你的作品侧重点也会一直变化吗?
DA:我对数字化感兴趣,计算机图形和有机形式的结合,这是我艺术发展的主要方式。所以我把我在大自然中发现的颜色和我自己对数字世界的看法结合起来。我喜欢与花“打交道”,但这并不是我唯一感兴趣的领域。只能说就像季节的变化一样,我的作品也会随之改变。我在大自然中到处寻找灵感,包括花卉、蝴蝶的翅膀,或者是一些自然现象。因此,我也必须学习很多东西,扩展边界,只有一直学习,才能摆脱过时的“美”,当然,这都是创作中令人兴奋的地方。
iWeekly:在你的作品里,我发现它们都是色彩丰富的。
DA:我非常重视色彩在作品上的体现,因为我觉得现实生活中的暗色调已经足够多了。我希望用多一些颜色来介绍一些场景或特殊物体的情绪和气氛,也突出它们的特点。对我来说,重要的不是把我们的世界的多样性带到数字世界,而是重塑和激发自己。从我们世界里的自然环境出发,再去创造新的东西。
数字作品《Flare》
iWeekly:“时间”于你而言意味着什么?你有与“时间”相关的创作吗?
DA:当我意识到战争是什么样子时,也是当我第一次面对一个随时会让你停止生活的事情时,我才开始认真思考“时间”的意义。以前从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