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光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变化无常,如何坦然面对探索内心的光与力量
TUhjnbcbe - 2024/7/13 20:35:00

变化,或波涛汹涌,或细水长流,又或突然干涸,

哪一种,更能坦然接受,结局一样,并无差别,

接受与否不能改变结局。

形成变化的因素太多,也或只此一个,

在倾听,感受亦或是突然接收到了变化信号,

此时,脑海、心海也会有波澜,

持续多久,影响多大?因人而异。

世界上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树叶,

亦没有一模一样的人,一模一样的事,

变化是无处不在的,

抛开以物喜,以己悲的心态,

是心态,感受也可能是执念,

围绕的是”心“、”念“,躲不开唯心主义的范畴,

唯心主义未必没有可取之处,

唯物主义未必没有差强之处,

可见,矛盾无处不在。

没有绝对静止,绝对正确,

在绝对变化中,

保持闲庭信步,不问西东,可称为一种能力,甚至为一种高度。

提到高度,常会想到“触及不到”四个字,

怎知,触及不到和触手可及亦在一念之间,

正如桃花源记中“豁然开朗”一句,

阡陌交通,鸡犬相间,……并怡然自乐,

桃花源记前文中说道“仿佛若有光”,

这来光照亮了陶渊明心中的桃花源,

这就是唯心主义的可取之处。

我们身处变化,自知或不自知;

淡然或不可置信,

都不影响“若有光”的留白,

为何称之“留白”,因水满则溢,月满则亏,

心海中保留一隅“白色”,

随时召唤“若有光”来照一照,

“若有光”是若有若无,是一直有,都可,

只要存在就好,唯心主义在这里起了作用,

相信它存在就一定会有。

“共此灯烛光”“床前明月光”“漾漾带山光”

“岸菊照晨光”“因循过时光”“寄情千里光”

这光,如此这般,

温柔且安静,徐徐且动情。

1
查看完整版本: 变化无常,如何坦然面对探索内心的光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