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光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曹苗明月千里寄相思春节记忆主题征文
TUhjnbcbe - 2023/11/8 17:32:00

岁月流逝,时光如驹,转眼又是一年。离蜀入黔工作已10余载,作为远嫁的女儿,每逢春节,一家人便回川过年。思乡之情是渗透在每个人的生命细胞中,流淌在血液里。今年的疫情阻挡了游子的返乡路,而父母思念家乡,坚持回到四川老家过年,我们无法陪伴,实感有愧,只愿家国安好。当我牵着孩子走在街上,看着商铺里红红的灯笼和闪闪的彩灯时,更觉新春将至,突然间乡音回响,乡情萦绕,浓浓的家乡年味悄然在心中飘荡,久久怀念。

我的家乡,一进入腊月,就有邻居开始杀年猪,小时候更多,现在是极少了。随着国家日益富强,城镇化发展快速,有的乡亲举家搬进城市生活,或是中青年去外地务工,老人和孩子留家,自是吃不了多少肉,赶集也很便利,常买新鲜肉食。偌大的村子冷清孤零,只有到了腊月,辛劳一年的人们带着思乡之情陆续归家,百年村庄增添欢声笑语而重焕生机。

农家巧妇们要准备过年前后的食物了,首先要做的是“霉豆腐”和“豆石”(四川话:“霉豆腐”称“酱灰妹”),正宗美味的咸菜需凭借祖辈传承的经验,勤劳的双手,才得以成功获取。四川人吃得油腻,午餐和晚餐菜盛肉多;早餐却喜吃清淡,那由大土灶里旺火煮开、再经柴草温火慢熬的红薯稀饭,就着咸菜,呼噜滋溜滑进嘴里,甚是香甜爽口!在家里,母亲总是第一个起床,做好早餐,就站在院坝里朝着楼上呼喊:“快起床了,吃稀饭了,热腾腾的,香得很哦。”孩子们迅速穿好衣服,噔噔噔地奔下楼,对物质丰盛的“00后”而言,外婆煮的稀饭依旧是他们口中的美食。其次是做“甜酒”:挑选糯谷,精打糯谷,蒸熟糯米,晾晒透气,揉捻糯饭,配好曲酒,洒抹均匀,装进坛子,工序完成,就耐心等候时间的馈赠了。

拉开年序,一晃已近腊月下旬,山坡上再也看不见干活的人影了,太阳一出来,乡亲们赶紧洗洗涮涮,床上用品、锅碗瓢盆清洗得锃亮洁净。我的父亲会去竹林里砍回竹枝,绑在长长的竹竿上,仰头举竿将一间间房屋拂扫扬尘,母亲就拎桶跟后清拣脏物洗净,我负责擦拭拖地,十几间房屋的清扫擦洗全部完工,就花去一天的功夫了。

腊月二十几,集市上人声鼎沸,热闹非凡,稍不留意,就会被摩肩接踵的人群挤散。近几年,交通发达,丈夫开车回家,减少了千里回乡行囊沉重的劳苦和购置年货之后匆匆赶坐公交车的麻烦。我们只需买好春联灯笼,火炮钱纸,瓜果糖蔬、白酒饮料,肉食凉菜…….一应俱全便轻松满足地回家。到家后,母亲整理物品,父亲贴春联,挂灯笼。每年他都会说:“我有两个女儿,两个红灯笼,似两朵红花,希望你们红红火火。”多朴实的语言,多深情的祝福啊!

母亲一生勤俭持家,她总要饲养一些家禽以备过年宰杀,还会送给在城里的亲戚们。她自豪地说道:“自家养的味道好,也省去了花钱购买。”于是,在过年食物的准备中,杀鸡、鸭、兔就成了很重要的工作。烧水、宰杀、烫死、扯毛、火烧、剖腹、清洗、晾挂,一套流程,各司其职,一家人在院坝里忙得不亦乐乎,笑声连连。辛苦后的犒劳就是吃新鲜的内脏,它们在葱姜蒜调料的辅助下,混杂着芹菜或韭*的香味,大火爆炒,鲜香扑鼻,实在美味。

一切就绪,就等着准备年饭了。父辈们团结和睦,过年总是齐聚一堂,有时每家轮流一天。待到我家过年时,天刚蒙蒙亮,父母亲就起床了,在几个时辰之内须做出20几道菜,一般由5大系列组成:蒸菜、烧菜、凉菜、炒菜、汤菜。厨房里锅碗瓢盆叮叮当当声,灶火里柴火燃烧的噼里啪啦声,院坝里孩子们的嬉笑玩闹声,声声悦耳,奏出了一曲曲农家生活的幸福乐章。我自小在地里干活多,不擅厨艺,只会简单的几个家常小菜,所以过年时,只能做父母的助手,端盘洗碗、择菜烧火等杂务。一通忙碌,时间已近晌午,伯伯、叔叔、姑妈、舅舅们已陆续来到我家,有的帮忙做菜,有的聊聊近况,好不热闹。父亲拿出火炮香纸、冥钱蜡烛,队伍浩荡地去大竹林里给已逝亲人们的坟上敬香放炮,以表怀念和祈祷保佑之情。丰盛的午餐年饭,桌上觥筹交错,颂祖国、敬老人、祝孩子,把酒言欢,一幅幸福美好的生活图景。大年三十的晚上,就是在家里嗑瓜子、吃水果、看晚会了,午夜十二点,父亲必准时燃放火炮,辞旧迎新,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正月初一,男女老少都得早早起床,家家户户的女主人定要和好米面包汤圆,还要包一个硬币汤圆,谁要是吃到硬币汤圆,一定会特别高兴,寓意新年运旺。吃好汤圆,全村的人们都来到大场坝集中了,大家互道祝福,聊天娱乐,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期待来年顺心如意!

“年”年年过,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三年里,外婆和奶奶相继过世,但亲人们还是能从四面八方赶回家乡,齐聚一堂,感受浓情乡俗和温暖亲情,实乃幸事。我祝愿每一个中国人的年,都是年年不同,年年更好!今年我会在“过年”之时,电话

1
查看完整版本: 曹苗明月千里寄相思春节记忆主题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