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除草剂草铵膦的除草机制与特点 [复制链接]

1#

草铵膦,别名草胺膦、保仕达、草铵膦铵盐、双丙氨磷,是由赫斯特公司研发的一类触杀型除草剂。原药为白色结晶,有轻微气味,熔点℃,在水中溶解度为g/L(22℃),在一般有机溶剂中溶解度较低,对光稳定。主要剂型为水剂。

草铵膦是L-和D-对映异构体的外消旋物,其中L-对映异构体是潜在的谷氨酰胺合成酶抑制剂,是主要的杀草活性成分,而D-对映异构体则无杀草活性。

草铵膦除草原理

由于草铵膦与谷氨酸有相似的结构,其除草机制是通过不可逆地抑制杂草中的谷氨酰胺合成酶(植物氨解毒所必需的),阻碍谷氨酰胺的合成,导致短时间内植物体内氨的过度积累,造成铵代谢紊乱,破坏细胞膜,抑制植物光合作用从而导致植物死亡。

特点

除草谱广,许多杂草对草铵膦敏感,包括:牛筋草、早熟禾、扁穗莎草、狗牙根、稗草、黑麦草、翦股颖、碎米莎草、异形莎草、马唐、野甘草、假臭草、粟米草、糙叶丰花草、飞扬草、野苋菜、看麦娘、空心莲子草、繁缕、小飞蓬、婆婆纳、马齿苋、四生臂形草、紫堇、田旋花、地蓼、荠菜、苦苣菜、车前草、毛茛、满天星、欧洲千里光等。

草铵膦除了具有除草活性外,还具有杀虫杀菌活性,可以与杀虫剂等混配,达到虫草同时防治的效果。且草铵膦杀草速度快,一般在施药后的1天内即可使杂草停止生长,2~3天内即出现失绿、黄化现象,1~2周内可使杂草死亡,一个月内不长出新根。施药后在土壤中即可被微生物分解,且分解速度快,不易伤及农作物根系。草铵膦在防治果园和非耕地杂草上有着用量少、效果好、除草迅速等优点,且对于对常规除草剂产生抗性的杂草也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前景

近年来,随着抗草铵膦转基因作物种类逐渐增多,推广范围不断扩大,草铵膦的使用量正在逐年上升,草铵膦成为了世界上仅次于草甘膦的第二大转基因作物耐受除草剂。据中国农药信息网的农药注册数据显示,年在我国注册使用的草铵膦产品达余种。

与目前国际上使用量最大的草甘膦除草剂相比,草铵膦生产工艺复杂,成本较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草铵膦的推广与使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