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手术医院 http://www.ykhongye.com/m/作者:丹颜编辑:李津
来源:婚姻与家庭杂志
ID:hunyinyujiating99
年,人们在修葺杨开慧故居时,发现了一封用蜡纸包裹着的书信。
多字的手稿,被岁月侵蚀得陈迹斑斑。
杨开慧深情地写道:
“我的心挑了一个重担,一头是你,一头是孩子。”“我要吻你的眼睛,吻你的眼,我要吻你一百遍。”“念我远行人,何日重相逢?”……
这是毛泽东从未收到过的家书。
此时距杨开慧牺牲已经过去了52年,距离毛泽东逝世已经6个春秋。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
英雄铁骨铮铮,更怀柔情万丈。
“死不足惜,惟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
这份深情大义在战火连天的革命年代里沉淀,
牢牢缠绕着至死不渝的深爱,
在中国革命的历史长河中,闪闪发光,永垂不朽!
01
他是中国未来的希望,更是她愿意命运与共的人
年8月,毛泽东从湖南来京,住到了恩师杨昌济家里。杨开慧是杨昌济的女儿,比毛泽东小8岁。
毛泽东在湖南一师读书时,杨开慧还只是一个小女孩。这次相见,她已出落成亭亭玉立的少女。
在父亲和旁人口中,杨开慧已听了他许多故事。毛泽东不光能写一手漂亮文章,还是一个极有趣的人。他会跟人打赌,一顿饭吃下3碗红烧肉;他会不带一分钱跑去乡村游历,一走就是一个月,回来的时候给老师带来一大袋的社会调查笔记;他在冰天雪地的冬日跳进河里,大声对好友喊道:“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杨开慧对这位师兄充满好奇和崇拜。在毛泽东帮助下,杨开慧大量阅读了《新青年》《新潮》等进步刊物,交往中,两颗心越靠越近。
他们常常一同漫步在故宫河畔和北海公园,再一起走回到鼓楼,看洁白的梅花盛开,看倒垂在湖面的杨柳枝头悬着的冰柱。
几个月后,毛泽东返回湖南。两人约好以后互相通信,交流思想。
毛泽东的信很快到了,信中,他称她的名“霞”。杨开慧的回信,称呼也是一个字:“润”。
情窦初开。杨开慧不觉爱他已深。
“不料我也有这样的幸运,得到了一个爱人!我是十分地爱他。”
“假若他被人提去杀了,我一定要同他共这命运。”
相思磨人。毛泽东在一个秋夜里,批衣起身,为杨开慧写下一首《虞美人》
“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
夜长天色总难明,无奈披衣起坐薄寒中。
晓来百念皆灰烬,剩有离人影。
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年,杨昌济病逝,杨开慧回到长沙。毛泽东在长沙成立文化书社,杨开慧第一个支持,她还把父亲奠仪金,拿出来支持毛泽东的革命活动。
此时的毛泽东不仅是父亲口中的“青年之光”,是中国未来的希望,更是她愿意命运与共的人。
年冬,杨开慧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成为湖南第一批团员,也正是这年冬天,19岁的杨开慧和毛泽东举行了一场特殊的婚礼。
没有花轿,没有媒人,也没有任何仪式,杨开慧一个人带着自己的衣物,搬到了毛泽东在第一师范教员的宿舍。毛泽东花6块银元办了一桌酒席,宴请了当时在长沙的亲友们,两名志同道合的战友终成眷属。
这样场“惊世骇俗”的婚礼,在当时的湖南新青年中传为佳话,被称为“理想的罗曼史”。
02
不要回头,我等你一辈子
革命者四海为家,杨开慧带着孩子,跟着毛泽东从上海辗转武汉、长沙、广州……颠沛流离,朝不保夕,但有他在身边,她甘之如饴。
杨开慧无微不至地照顾着他和孩子。把饭菜热在锅里,半夜拿出来给彻夜工作的毛泽东吃;冬天,她会帮毛泽东弄好取暖的“汤婆子”,深夜,也不忘给烘笼加炭。
她不仅是他的妻子,更是他的革命助手。她帮毛泽东从事交通联络工作,抄写文稿,帮他搜集整理材料,到工人夜校讲课,把革命思想编成通俗易懂的歌谣,传播给广大农民。
然而,革命伴侣的爱情,注定伴随着革命的惊涛骇浪,离别是其中的主旋律。结婚7年,杨开慧生了3个儿子,每一次生产,毛泽东都不在身边。
年冬,在中共三大上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的毛泽东受党委派,离长沙赴沪转穗,去参加国民党一大。那时毛岸青刚刚出生,正是需要人照顾的时候。
她要留,他要走。这一次,他们起了争执。
他还是走了。此身已许国,再难许卿。
南去的火车上,毛泽东在随身携带的布袋里突然发现一个牛皮纸包,里面是一小包饭,一些辣椒牛肉干和一个煎荷包蛋。那一刻,他心中五味杂陈。
他挥笔写下了那首著名的《贺新郎》:
“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知误会前番书语。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人有病,天知否?
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凭割断愁丝恨缕。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重比翼,和云翥。”
“算人间知己吾和汝”,他一身的抱负,她愿意成全。
他们是并肩战斗的一双知己、一对爱人!
年8月31日清晨,长沙清泰乡板仓的天色还未大亮,空气里透着几许初秋的凉意。他欲说还休:“我这一走,咱们再相见,不知道何年了。”
她语气坚定:“我等你,半年不回,我等一年;一年不回,我等十年;十年不回,我等一辈子。”
看到丈夫的身影渐渐融入夜色之中,杨开慧的心突然空了,从相恋开始,他们数次分别,都没有这样掏心掏肺的感觉。天之将明,可这浓稠的黑夜,将他心爱的人带往何方?
杨开慧忽然有一种不祥的预感。
这种直觉是如此准确犀利,她终究没能等来他。
板仓一别,竟成永诀。
03
为爱和信仰而生、而死
一个多月后,杨开慧收到一封简短的书信:“霞:我来此经商,开始生意不佳,蚀了本,如今渐有好转,兴旺起来了。甚堪告慰……润。”
他是安全的,杨开慧忍不住喜极而泣,可从此以后,毛泽东又是音信全无。杨开慧只能从报纸上收罗一点只言片语关于革命的消息,推断毛泽东的情况。
面对严重白色恐怖,在与上级组织失去联系的情况下,杨开慧参与组织和领导了长沙、平江、湘阴等地武装斗争,发展党的组织,坚持斗争整整3年。
毛泽东离开的多个日子,孤灯长夜里,杨开慧伴随那流泪的烛光,思念着远方的丈夫。她把心事写进一封封书信里,封在墙壁里。
一道小小的墙缝,留下了一个烈女子绵绵的爱意和滚烫的泪水。
“天阴起朔风,浓寒入肌骨。念兹远行人,平波突起伏。足疾已否痊,寒衣是否备。念我远行人,复及数良朋。心怀长郁郁,何日复重逢。”
“我要吻你一百遍,你的眼睛、你的嘴、你的脸颊、你的额、你的头……你是我的人,你是属于我的。
我要是能忘记你就好了,可是你美丽的影子……隐隐约约看见你站在那里,凄清地望着我。”
“我的心挑了一个重担,一头是你,一头是孩子,谁都拿不开。”
“说到死,本来,我并不惧怕而且可以说是我喜欢的事,只有我的母亲和我的小孩呵!我有点可怜他们!”
字字泣血,情真意切。
她最终没有脱离敌人的魔掌。年10月,杨开慧被捕,一同被抓的,还有8岁的毛岸英和保姆陈玉英。
狱中的杨开慧受尽折磨。敌人软硬兼施无果,声明只要她和毛泽东脱离关系,就可以重新获得自由。
杨开慧说:“死不足惜,惟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
这是她最后的遗言,也是她对毛泽东最后的祝福。
敌人穷凶极恶地叫嚣:“毛泽东的堂客不杀,别的政治犯都可以不杀了。”
年11月14日下午1时,杨开慧在长沙浏阳门外识字岭刑场英勇就义,年仅29岁。
一年多以后,毛泽东从报上得知杨开慧牺牲的噩耗,悲痛不已:“开慧之死,百身莫赎。”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住在中南海,30年前,他和杨开慧在北海定情,短短的距离,已然沧海桑田。
毛泽东一生都没有忘怀过杨开慧。
年,65岁的毛泽东会见了当时的保姆陈玉英,他说:“看见你,我就像又看见了开慧。”说罢,两位老人泪如雨下。也是这年的5月11日,毛泽东满怀深情地写下《蝶恋花·答李淑一》一词:
“我失骄杨君失柳,
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
问讯吴刚何所有,
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
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忽报人间曾伏虎,
泪飞顿作倾盆雨。”
年10月,朝鲜战争爆发,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毛泽东的长子毛岸英在赴朝作战前,回长沙乡下祭扫母亲的坟墓,随后踏上朝鲜战场,一去不回。
年,人们在修葺杨开慧故居时,发现几封藏在墙缝里的信,那些没能寄出去的思念,已在冰冷的墙壁中沉睡了半个世纪。
革命早已成功,只是收信人已经逝世6年了。
这多字的书信承载的浓厚感情,永远没有办法传达给意中人了;
但一代伟人的挚爱情感,已经为那段波澜壮阔的宏大历史,做出一个最最温柔的注脚。
参考文章:
1、《毛泽东三兄弟》(毛新宇著)
2、毛泽东与杨开慧的爱情往事(央视网)
3、革命烈士杨开慧:毛泽东追念不已的一生最爱(人民网)
4、毛泽东在豆腐池胡同的爱情时光(人民网)
5、催泪!藏在墙缝中52年的杨开慧家书,让世人看到革命者的红色浪漫(央视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