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气温不断上涨的今天,四季的过渡也越来越只停留在过去书本或影像的描绘中,而非我们的真实感受。就像才过完「立冬」一星期的成都,就连街边的树枝头还挂着大半的叶片在枯荣之间反刍着秋末繁凉。
那些未散尽的秋野空蒙,让人想起了法国作家AndreGide纪德在《Lesnourrituresterrestres人间食粮》中的一句话:
“变化无穷的景观不断提醒我们,我们还远没有见识到其中所蕴含的无数种幸福、冥想和哀伤。”
一个拥有悲伤底色但又象征丰收的季节,人间总是这样来逝倏忽,只是那走过一世轮回的树叶落到地上便成了秋貌岸然的那山、那人、那酒。
·
在黑暗中自我审视依托情感,在阳光下自我吟咏更需情感。
暮春时分,会落花如雨;
秋风萧瑟,则会落叶缤纷。
如果你稍加留意,就会发现落叶并不属于秋天的专利。一年四季,我们在广袤的大地上都可以看到落叶。
常绿树每个季节都在进行着自我循环,新的叶子长出来,老的叶子落下去。它们是活在自己世界里的树,周围的气温与景致变化与它们自身并无太大关系。
而落叶树则是在春、夏天的时候进入叶片的新陈代谢。所以秋天到来的时候,树叶随着气温下降会依次掉落。但它们会适时选择扮演合适的背景板,融入进这个城市飞鸟越来越少的时代和世界。
是啊,落叶树依然还能为起伏的山脉提供金光四射的限时霓裳,但它的听众却越来越少,那些喜欢在它们身上组建家庭的小鸟儿如今都去哪了呢?
是被城市的鸣笛和谇喧的人群劝退了吗?
如果,的确是这样。
我们该如何重启这首秋末落叶凋零前经典的咏叹调。
·
·
读秋天为底色的作家或导演的作品,常会感觉我们行走在秋末冬初的路上。
秋寒怒放了最后的生命力量,放弃了与初冬争夺大地的控制权。
比起耽溺在夏天欢腾的狂热者,
行走在凉风肆虐,木叶垂落的秋人们,他们往往会低头专心走着自己的路。
秋末不只有光出溜的枝桠,不然这些秋人会低头看落叶看的如此津津有味?
只用深浅不同程度的「*色」概括这落叶缤纷的盛况未免有些干硬,
你看,你看,
杂树纷呈下的橘、*、褐、红就坐不住了。
它们脱下彼此青绿的制服,裸露自己的璀璨之色,
以求偶的姿态向对方展示自己的真实肤色,激烈的拥抱彼此,探索彼此。
以至于我们会在一片树叶中看到爱情燃烧过的痕迹,
脚下那踩过成堆树叶时发出的窸窣之声就是在场证明。
现在该轮到大地不眠了。
·
·
当时光与大地都经过沉淀,褪尽春夏的蓬勃后,
与夕阳同辉的迟暮光彩,才开始释放短暂却又摄*夺魄的灿烂。
将秋末都要吞没的循金液体,涌入口腔会是怎样丰饶、拥挤、熠熠生辉的感知?
唯有比夕阳更古老的微风和菌群方能描绘中国白酒的曼妙。
这片注满霞光的稻田,不曾错过一场秋雨,
当折射众彩的透澈之白接受到四时之序的召唤:
醇柔、绵延、协调、翱翔,
那份摇曳夷犹的液体韵致也终将生长为一个诚实的王国。
人性的宽厚与伟岸。
唯有秋末的金色才配盛放。
若你不信,
请回头「点击」文中所有图片,
见证,怒放的秋末光景。
撰文
Loco
设计
Cayman
图片
Google
编辑
Bailly
*「酒白SOLOJIU」致力于为当代酒文化爱好者提供顶级先锋有趣的原创内容,如需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