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文化的源头深潜于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历史中,其“活水”一直流淌至今,伴随民众生活继续向前发展,并深刻地影响着世界。
从中秋的起源,可窥见中华民族的刚健厚德、隆情重义。相传,后羿射日后,从王母娘娘处得到一包成仙药,交给妻子嫦娥保管。不料这一幕被小人蓬蒙看见,趁后羿外出狩猎,逼嫦娥交出仙药。嫦娥情急之下吞服仙药,飞升到月亮上成了仙。后羿归来后,只能仰望夜空,对着月中身影呼唤爱妻,并摆上香案、放上果品,遥祭嫦娥。就这样,中秋节这天祭拜月亮的习俗世代相传。后羿得药可成仙却舍不下妻子,嫦娥不得已服药飞天而牵挂丈夫,体现了古人守望爱情、隆情重义的人生境界。
《易经》指出,“人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天地有大德大爱,人类与天地共德。后羿拥有“天”的刚健之德,又兼有“地”的纯正;嫦娥柔而能刚,懂得进退、存亡、得失之律。这个美好的传说,赋予了中秋节别样的情思与内蕴。
中秋?夜团圆
中秋节赏月的风俗,据历史学家推断,最初是古代宫廷文人兴起,然后扩散到民间的。
早在魏晋乐府《子夜四十歌》中,就有一首《秋有月》描写道:“仰头望明月,寄情千里光”。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中秋节开始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就有“八月十五中秋节”。
传说唐玄宗梦游月宫,得到了霓裳羽衣曲,民间才开始盛行过中秋节的习俗。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中秋节开始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就有“八月十五中秋节”。
中秋?诗意
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的米芾《中秋诗帖》,即《中秋登海岱楼作诗帖》是米芾中秋登海岱楼所作。
中秋登海岱楼作
目穷淮海两如银
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
桂枝撑损向西轮
三四次写,间有一两字好,信书亦一难事
目穷淮海两如银
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
桂枝撑损向东轮。
海岱楼位于江苏涟水,自古以来,便是许多文人登览赋诗的旅游景点。米芾担任涟水*使期间,最喜欢登临游览的景点就是海岱楼,他曾将海岱楼比喻为月亮上的“广寒宫”,眺望淮河入海处辽阔壮丽的景色,颇有遗世独立的感觉。在本诗帖中,米芾形容海口一片水光粼粼,好似银泻大地,而天际出现万道虹光,孕育出宝贵的珍珠。在诗的后半,米芾则引“吴刚伐桂”的典故,谈到若非吴刚日复一日,不停地砍伐桂树,快速生长的桂枝,必定撑破月轮。米芾以此暗喻自己的仕途常为人所阻,无法充分施展。帖中,米芾共书诗文两次,首书后加入一行批注:“三四次写,间有一两字好。”再书后又加书“信书亦一难事”,由此可见米芾对书法严谨、认真、求好的态度。
▲作品欣赏
中秋?月饼
月饼一词,源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那时仅是一种点心食品,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和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相思。月饼的咸甜之争虽然也有,却不似豆花、粽子、西红柿炒鸡蛋那样激烈。
中国有四大月饼种类:广式、苏式、京式、滇式。
1广式月饼
广式月饼起源于年,当时城西有家糕酥馆,用莲子熬成莲蓉作酥饼的馅料,清香可口,大受顾客欢迎。光绪年间,这家糕酥馆改名为“连香楼”,那种莲蓉馅的饼点已定型为现时的月饼。
宣统二年,翰林学士陈太吉品尝该店月饼后大加赞赏,但觉“连香”二字不雅,建议改成“莲香”,并手书了“莲香楼”招牌。“广式月饼”逐渐闻名海内外。
2苏式月饼
苏式月饼制作技艺实际上是古代人民的集体智慧结晶,源于唐,盛于宋。盛唐扬州的饼师们从掌握发酵技术发展到利用水油“不合”分层,“酥”化硬的面团,达到面团松脆的目的,制饼时加入各种馅心,逐渐发展成了“酥式月饼”。苏轼有诗曰“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怡”就是在说苏式月饼。宋代,这项技艺在苏州得到发扬光大。
3京式月饼
传说古时候某年北京闹了一场严重的瘟疫,广寒宫中嫦娥仙子命专门为她捣仙药的玉兔下凡,救治疾苦百姓,即兔爷。兔爷用红白两种药治好全城百姓后返回月宫,这两色药便演化成自来白月饼、自来红月饼。
4滇式月饼
相传,明末清初,退据昆明的南明小朝廷的永历皇帝(约在公元-年),终日忧愁,不思茶饭。一位御膳厨师急中生智,别出心裁地选用云南的火腿精肉切成碎丁,混以蜂蜜、精糖包馅,蒸制点心奉上,称之为"云腿包子"。因其香浓味醇,甜咸适宜,皇上吃了龙颜大悦,连声赞美。从此,列为御膳厨中的应时点心。光绪年间,昆明三转弯(地名)有个胡姓开办的"合香楼"点心铺,首创酥皮"四两坨"。民国初年,"吉庆祥"糕点铺主人陈惠泉在"四两坨"火腿红饼的基础上,首次烤制出硬壳火腿月饼,大受欢迎,传流至今。
《小王子》里说:「仪式感使某一天和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刻和其他时刻不同。」生活中需要仪式感,它就像闹钟一样,提醒我们在特定时间做特定的事。一如中秋,我该启程去往谁的身边,与谁团聚了。
记忆中的中秋,是五仁月饼,核桃、瓜子的馥郁香气和红丝绿丝的酸甜咬嚼感;是一家人在月下围坐一个小圆桌谈天说地;是院子里小伙伴们三五成群去各家蹭零食;「是你在闹,我在笑。」
思念真的是一种很闲的东西,加班、逛街、应酬、旅游的时候,他们藏得很好,独处时它就蹦出来了;「也只有到了中秋,我们才可以大方地把思念拿出来。」思念家乡、亲人、爱人、朋友,思念老爸一不小心放多了盐的红烧肉,思念老妈坐在台灯下缝缝补补的背影。
人们总在给自己灌输「子欲养而亲不待」、「我成功的速度一定要快于父母老去的速度」的孝义。可是,明天和意外,我们永远不知道哪个会先来;明天总会来,只是如果意外先来了,明天就不是我们要的明天了。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今天,你回家吗?
图文编辑:李宇浪
学技能,好就业,硬道理——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招生简章
学院唯一官方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