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什么时候治疗白癜风合适 http://baidianfeng.39.net/<
原创十年筚路蓝缕!华东政法大学
专四专八通过率接近%
培养法学+翻译复合型人才
就业率常年居高
世界五百强企业就职、企事业单位骨干
“魔术圈所”“红圈所”offer
……
一系列光辉的背后是这个专业近十年的坚守——
华政外语学院翻译专业!
近日,中国科教评价研究院等推出《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在所开设本科翻译专业的学校中,我校翻译专业排名全国第10!
中国翻译协会发布的《中国语言服务行业发展报告》指出,当今社会,国家语言能力已成为国家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国语言服务能力是中国“软实力”的重要体现,语言服务行业已经成为中国走向世界、融入世界、影响世界的战略性基础性支撑。在全球化的环境下,无论是经济贸易,还是文化传播,都需要大量高质量的应用型翻译人才。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服务国家战略,翻译本科专业(BTI,BachelorofTranslationandInterpretation)应运而生。
翻译专业同学们脚踏东西文化,身兼中外沟通重任。外语学院院长余素青教授在回顾翻译专业成长轨迹的时候,这样说道:“专业是学科建设的基础,学科是专业建设的依托。我们学院曾非常努力地致力于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建设,这需要4个专业的支撑。年翻译本科专业开设之前,我们只有英语和日语两个专业,后在于年招收第一届翻译专业学生,这样有利于节约师资等教学资源。年我们又开设了德语专业,经过学校和学院的多番努力,终于于年获批一级学科硕士点。可以说,翻译专业是在外语学院前后几届领导和全院老师的共同努力下诞生、成长起来的。”
“十年砥砺,一轶光阴!我们前后为国家培养了上百名优秀翻译学子,培养的在读和已毕业的同学们中,有任职于世界五百强企业、企事业单位骨干、‘魔术圈所’‘红圈所’就职等优秀毕业生。在疫情期间的世界万象中,翻译的作用更加凸显,时代赋予了翻译专业的新使命和新机会。”
独辟蹊径,培养复合型人才
华政拥有雄厚的法学教育实力,同时具有身处上海国际大都市的地缘优势,在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深入和法治中国建设不断推进的大背景下,为向社会输送更多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外语学院着手准备开设本科翻译专业,培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复合应用型口笔译人才。
屈文生
原外语学院院长、现科研处处长屈文生教授是翻译专业和翻译学科建设的亲历者。他回忆道:“虽然华政翻译本科专业建立在年,但启动专业设置的工作要更早。”早在年12月,《翻译本科专业建设项目方案》就已在专业老师的合力下初步成型,后经校内外专家多次论证,该方案最终定型。
事实上,在华政建设翻译专业,是有着较好的历史底蕴的,尤其在法律翻译方面。已故的陈忠诚教授著有如《法苑译谭》等著作,在法学界和外语界都影响深远,开辟了法律翻译的新天地,泽被后世。
年5月,外语学院组织团队到已开设本科翻译专业的兄弟院校学习经验,同时对上海市律师协会、上海市对外服务公司等单位进行调研,了解用人单位对法律翻译人才的需求。
年,我校翻译本科专业成为第六批获得教育部审批的院校之一。翻译专业设立后,外语学院于年设立翻译教研室(年改为翻译系),当年就开始招生。
学子在课堂
“第一届翻译专业招生28人,生源出奇得好,绝大部分都是第一志愿录取,很多学生来自沪上名校中学。四年后,第一届学生的就业情况也很不错。”屈文生描述着创立之初欣欣向荣的局面。
学生们因为热爱,选择相信,来到了华政。翻译专业届毕业生顾潇潇深情地说:“大学四年,忙碌、充实而又温暖。当初报考翻译专业的原因只是因为对语言和法律学习都很感兴趣,而华政的翻译专业(涉外法商方向)刚好将培养‘外语+法律’的复合应用型人才作为目标,这里便成为了我梦开始的地方。”
华政翻译专业最大的教学特色是学科高度融合、高度交叉发展,师生的共同理念为外语是核心基础、法商是优势特色,一切发展以提升学生的涉外法律商务服务能力和语言服务能力为中心。
曹嬿
系主任曹嬿副教授表示:“一方面,当时我们发现,全国外语专业的毕业生数量虽多,但能够同时掌握法律翻译和法律英语的人数还是相当有限,而社会对这方面的专业人才有很大需求;另一方面,翻译专业人才培养应避免‘千校一面’,依托华政强势的法学教育实力,走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道路,方能增强竞争力。”
建设师资,打造发展的“黄金时代”
建立后的这十年是翻译学科的飞速成长和跨越发展时期,堪称“黄金时代”。余素青感慨道:“一方面,取得这一成绩与学校历届领导对翻译专业的支持分不开;另一方面,在外语学院多年专业建设的扎实基础上,学科带头人屈文生教授引领教研室老师团结一致,在教学和科研等方面做了很大努力。”
外语学院部分研究生导师合影
目前,翻译系有教授2位、副教授5位、讲师1位,教师队伍的职称与学历结构较理想。近年来,8位专业教师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项目、司法部项目等项目10余项,科研成果获得上海哲社成果奖一等奖,教学成果获得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在《历史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中国翻译》《外国语》《中国外语》等主流或权威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逐步成为法律翻译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全国重镇。
屈文生代表性著作
翻译专业师资积极服务社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立法翻译、全面扩大对外开放、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都有代表性成果问世,广受学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