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您随意,我喝干人民资讯 [复制链接]

1#
「本文来源:讽刺与幽默报」劝酒,是酒桌文化的重要内容,由来已久,于今为烈。说到劝酒,我们很自然会想起:王摩诘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想起李太白的:“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想起白乐天的“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想起孟东野的:“劝君金曲卮,勿谓朱颜酡。”诗词这些都是文劝、虚劝,雷声大雨点小,喝多喝少由你,喝不喝也由你,高雅而不失热情,还是比较文明的。还有一种是武劝、硬劝,强人所难,不喝不行,咄咄逼人,花言巧语,不喝就是不给我面子,就是和我过不去,我就要你好看。为此而生出无数争端,轻者骂骂咧咧,重则大打出手。最令人发指的是西晋豪富石崇,每有宴请,便命令美人向客人劝酒,如有客人饮酒不尽者,就要斩杀劝酒美人。有一次,为劝大将军王敦喝酒,竟一连杀了三个美人。装备宋成勇劝酒的极端形式就成了灌酒。罗马帝国时代,宫廷宴会一吃就是三四天,只要皇帝没有命令退席,大家就得喝酒。最后实在喝不下去了,皇帝就派人强行灌酒。为此,还专设了“呕吐室”,有美貌女奴手执鹅毛,伸到醉酒者的嘴里一阵猛掏,待胃中的东西吐光后,回来接着再喝。一位罗马将军回忆说,他三天就掏了九次之多,实在太难受了,还不如去战场上冲锋陷阵来得痛快。车道线下的秘密刘道伟可见,这酒不是不能喝,也不是不能劝,但要劝得文明、礼貌、合情合理,适可而止。在这方面,毋庸置疑,南方沿海一带的酒桌文化比北方强,他们的习俗是敬酒不劝酒,敬酒词可以说得天花乱坠,热情洋溢,但喝多少个人自便。因而就很少听说有发酒疯,借酒胡闹的事,更鲜见有喝酒喝死人的悲剧。藏品郝延鹏无酒不成席,无酒不欢,喝酒既能活跃气氛,解忧去乏,也是一种常见交际手段,大多数人都难以免俗。但酒桌文化却大有改进的必要,最主要是劝酒这个环节。理想模式是只敬不劝,各人量力而行,量大者多饮,量小者少饮,能者多劳。可频频举杯,至于喝多少,那就随各人意,以喝得高兴为原则,“莫酩酊,微醺境界总相宜”。拒绝酒驾刘晓东眼下而论,随着社会进步,劝酒之习正逐渐式微,可以说已经快到了穷途末路。一是反感劝酒者越来越多,上了酒桌,既不劝酒也不被劝酒;二是年轻人们普遍信奉靠实力说话,凭本事吃饭,瞧不起动不动就请吃饭的陋习,酒桌文化很有可能在他们这一代被彻底清零;三是如果劝酒喝出了毛病,把人喝坏、喝死了,要负法律责任,劝酒的劲头有多大,赔钱的数目就有多大,你看着办吧。您随意,我喝干当然,人各有志那些热衷于劝酒者不妨继续觥筹交错邀来劝去但请悠着点并把这两句话挂在嘴边您随意,我喝干讽刺与幽默报文字|陈鲁民编辑|韩晓艳编审|肖承森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