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家巷,南起景德路,北至东中市皋桥东堍。长米。巷名源于南北朝诗人汤惠休居此而得名。
汤家巷巷口的石牌坊,制式跟观前街街口的牌坊差不多,从巷口铭牌的介绍上看,是条千年古巷是毫无疑问的事。
汤家巷
往里走,走完巷子回头看,平平得有点呆笃笃的沥青路面;再看路二边的建筑,都是上世纪始建本世纪翻建的普通房屋。如果蒙面到此,再张目作观察,一定以为是到了那个乡镇了,热闹倒蛮热闹咯,吃食店也不少。但是,这种乡镇景观现在是找不到了,要往回走十年、二十年才能遇到。
如果说让苏州人讲,这就是文化历史名城苏州的古巷,苏州人会汗颜,会尴尬的。
历史上的汤家巷古建筑一定不会少,都湮没在了历史的云烟之中了。苏州道路拓宽中拆了那么多古建筑倘若用来补补像“汤家巷”这类巷子的缺,那该是件多么让人愉悦且有意义的事情。
当然汤家巷毕竟历史悠久,还是有点老货的。据我了解就有一段佳话、一顶古桥、一座古宅。
一段佳话:
南北朝汤家巷住着一个苏州人汤惠休(有的文章写汤惠林是误讹),写诗写得能惊魂。不妨摘录四句跟大家分享。
“明月照高楼,含君千里光。巷中情思满,断绝孤妾肠……”
不知汤惠休是被爱情所伤还是对人生大彻大悟了,出家为僧了。梁武帝惜才,命他还俗,并赐予为官。当官可能能疗伤,他居然做出了成绩,官至扬州刺史。遂成苏州城的一桩美谈。他居住的巷子也因他而光芒了,直到现在汤家巷巷名仍在。
一顶古桥:
位于汤家巷西端的平安桥,清光绪三十四年()由里人募建,三条大石桥面。跨度5.5米,宽2.2米,长27.8米。题刻遗存完好,东刻:光绪三十四年岁次戌申二月X立,西刻:苏州府X仁局XX里人。
平安桥
一座古宅:
汤家巷与西百花巷交汇处附近有座中医药博物馆,相距不远一入口内有两进宅院,这片建筑群,是明代状元、首辅申时行故宅“春晖堂”的旧址。
申时行(年-年),苏州人,嘉靖进士,朝廷首辅,为相9年,一代名臣。申家家势旁落后,“春晖堂”几易其主。先后为阳山富商朱鸣虞、清朝刑部侍郎蒋楫、太仓状元毕沅、文渊阁大学士孙士毅、富商梁友松等所有,最后被珠宝商杨洪源购得并进行了改建,主厅仍旧命名为“春晖堂”。因此,控保建筑牌为春晖堂陆宅。
上世纪五十年代,“春晖堂”散为民居。后又为某单位的批发部和仓库。
年,“春晖堂”主厅及其后楼厅成为了苏州中医药博物馆。“春晖堂”南面部分得到了修缮。
中医药博物馆
修复后的“春晖堂”大厅面宽三间,左右抱楼,气势轩敞。主厅的东西两侧的长廊也得到了恢复,西路的荷花池也修复了……
中医药博物馆
如今,苏州中医药博物馆有7个展厅,展出藏品有多件,展现了吴门医派的辉煌历史。
“春晖堂“北面的两进,仍为民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