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股东频繁减持
紫金矿业陷身稀土仅为传闻?
10月28日,紫金矿业(,)发布三季报,前三季度,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206.17亿元,同比增长39.69%;净利润为38.47亿元,同比增长33.09%;每股收益0.265元,同比增长33.17%。“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主营产品价格同比大幅上升及铜、锌等销量同比大幅增长。”紫金矿业董秘郑于强表示,“营业收入增速高于净利润,主要是计提了资产减值准备。但与收入增长形成反差的是,紫金矿业发起人新华都集团和厦门恒兴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恒兴集团),均在第三季度进行了今年以来幅度最大的减持套现,分别减持2498.42万股与1453万股。其中新华都集团为福建首富陈发树旗下公司,而恒兴集团则为厦门首富柯希平旗下公司。“新华都集团和恒兴集团还会继续减持。”一位不久前到紫金矿业调研的证券研究员称。耐人寻思的在于,就在股东大肆减持套现的当口,紫金矿业拥有稀土资源并正在悄然整合福建稀土资源的传闻,骤然在市场和络间沸沸扬扬,至今未曾停歇。稀土仅是传闻?本报查询发现,紫金矿业稀土传闻来自国土资源部10月8日下发的关于省级稀土等矿产资源开发整合重点挂牌督办矿区名单的公告,其中有矿区的探矿权属于紫金矿业控股子公司环闽矿业。但国土资源部公告所列的19个所在地为福建的重点挂牌督办矿区名单中,多为钼、铜矿勘查整合区,并无标明的稀土矿整合区。来自福建国土资源厅的资料显示,市场传闻拥有稀土资源的环闽矿业探矿区,其勘查项目却是钼矿。而根据紫金矿业年报资料,紫金矿业于2008年7月18日与自然人朱红星、饶晦晖和龙岩工程机械集团签订增资扩股协议,出资27478.8万元占有环闽矿业增资后51%的权益,业务范围是固体矿产勘查与矿产品加工、销售。2008年8月5日,环闽矿业出资11000万元成立全资子公司连城紫金,业务范围是铜、钼金属矿的选矿、冶炼、销售。“环闽矿业根本没有稀土,我们也从来没有公布过拥有稀土。”郑于强说。与环闽矿业拥有稀土同时出炉的传闻是,紫金矿业将介入整合福建稀土资源。“这个传言在市场爆炒稀土概念的时期特别有吸引力,这段日子我接过不少询问这方面的电话,也收到一些分析材料。”福建一位私募人士表示,“甚至有外省的一些私募认为,紫金矿业在国际并购难以突破之际,转身介入稀土领域的可能性比较大。该人士亦认为,作为福建矿业的龙头老大,紫金矿业没有理由放弃本地丰富的稀土资源,“都是开发矿产资源,本地并购肯定比外地和国外轻松。公开资料表明,福建目前已探明的稀土储量有5万多吨,远景储量达400万吨,位居全国第三位。其中,紫金矿业大本营所在的龙岩市,已探明稀土储量4.59万吨,远景储量140万吨,占全省的35%,并且福建现有具有稀土采矿证的6个矿山中,龙岩占了5个。按照龙岩市规划,至2015年,稀土精细深加工及应用产品年产值达到50亿元以上,实现拉动稀土产业集群产值达100亿元以上。但事实上,厦门钨业()已经捷足先登,从2006年开始,该公司已在龙岩长汀投资稀土分离,并于2009年8月,与龙岩市签订了稀土产业战略合作协议书,共同建设福建稀土工业园,打造稀土分离、深加工和稀土应用相关产业于一体的稀土产业集中区。“紫金矿业没有这方面的技术和人才储备,即使介入短期内也难有作为,但厦门钨业的规模、技术和装备的起点较高,如果双方合作更具优势。”前述证券研究员认为,“目前紫金矿业募投项目均已建成投产,预计未来产量迅速增长的可能性不大,稀土是个扩张的好项目。然而,这一切似乎只是市场传闻的一厢情愿。郑于强表示,紫金矿业目前并未实际拥有稀土资源,未来是否介入稀土领域,现在无法确定。业绩前景事实上,由于受环保事故的影响,紫金矿业扩张步伐已经放缓。“紫金矿业目前正在集中精力稳固内部,解决环保事件带来的影响,董事会还未确定未来发展规划,但扩张步伐和方式肯定会调整。”紫金矿业工作人员称。前述证券研究员表示,环保事件对紫金矿业的影响已经基本明确,损失赔偿和罚款部分对其今年业绩影响有限。针对环保事件后续问责问题,郑于强表示,证监会的现场调查已经结束,香港联交所也已对情况进行了全面了解,不过,至今尚未收到监管部门的通知。“由于下半年金属价格快速上升,紫金矿业下半年业绩将可能好于上半年。”上述研究员说。